第A04版:看无锡

渤公岛先导段本月底下月初正式开放

独家游园攻略,带你先睹为快

  (张轶伦 摄)

  (张轶伦 摄)

  (马晟 摄)

  渤公岛先导段区域经过8个多月的精雕细琢,整体施工接近尾声,预计本月底下月初正式对外开放。昨天,记者进行了独家探访。

  2022年,蠡湖地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启动整体规划,渤公岛先导段是整个规划的第一步,在保持原有的生态基底上,将现代化生活新功能融入自然环境中,疏林透湖,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疏林透湖 重塑自然山水公园

  来到渤公岛入口,四周均被围挡遮住,有市民踮着脚往里探头张望,“这里什么时候正式开放啊?”“你看那个长廊,远远看上去像一朵花。”……门口的保安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开始施工,很多习惯来此散步的市民,隔三差五来问进度。”

  当记者进入渤公岛,整个空间比原来开阔了不少,绿植花草生机勃勃,路面栈道全部更新,城市家具比比皆是,不同位置的休憩座椅有着自己独有的腔调,艺术装置、路灯、建筑物都充满了时尚感。

  2006年,以生态湿地为主题打造的渤公岛正式对外开放,18年来园内设施已不能满足需求,如林下空间缺乏休闲设施、水上栈道存在安全隐患、雕塑区域缺乏互动式解说等。无锡市文旅集团规划建设部部长史晓松表示,改造后的渤公岛保持了原有的生态基底,赋予了符合现代生活的新功能。按照“显山、透湖、露景”的理念,采取“挑、清、补、移”的方式,对沿湖绿地进行疏林清杂,对长势不好和遮挡视线的乔木、灌木进行移植,保留季相分明的乌桕、香樟等高大乔木,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构筑具有拦截污染、净化水体、生物栖息、水土保持等作用的生态缓冲带。

  此次在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中,加强可回收材料的循环利用。“如渤公岛入口处,草坪上像龙一样的积木拼图,其实就是原本破损栈道拆下的木头,重新设计后做成了园内的艺术装置。”史晓松透露。

  设计感足 国际建筑大咖助阵

  进入渤公岛,沿着小路往前走,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新建的长廊,由丝网构成,乍一看朴实无华却暗藏玄机,站在廊下抬头看会发现整个长廊像一朵朵花瓣,继续往里走去,封闭的长廊会慢慢打开,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演绎盛开的过程。据了解,这个长廊的设计采用“翠屏花障”的立意,是国内著名建筑设计师俞挺的作品。

  “将现代艺术和生活美学融入山水风景,彰显江南城市湿地公园的独有魅力,亦是设计之初的理念。”史晓松表示,这个长廊是渤公岛升级后的一个亮点,模拟根叶花果种的演替,打造四段不同主题的长廊片段,构建出“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的长廊空间。

  坐落青草绿水间的九格亭,是一个正方形的建筑,白色的地面和屋顶,四面均由落地玻璃构成,是著名建筑师张永和的作品。“别看这个亭子普通,落地门可以移动变化成多个样式……”渤公岛工作人员表示,九格亭设计理念源于九宫格,自由而立体,可供市民休憩。

  AR技术 典故科普活化展示

  “你看,你看,有一条船出现了。”用手机扫描雕塑科普牌,屏幕上立刻呈现出张渤治水动画片。据了解,这是利用现代AR技术将“张渤治水”“猪婆龙”等历史典故进行展示。沿湖栈道增设水动力互动装置、景观小品及生态湿塘,“像一些鸟类的科普,都可以通过扫描小程序,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史晓松说。记者随即扫描了白鹭的指示牌,手机上立刻呈现出了白鹭的图片、简介以及叫声,十分有趣。

  盲人友好示范“白手杖花园”更是园内一大特色,里面专设了盲人使用的设施器械以及盲道,两侧花坛是以轮椅的高度设计的,“就算坐在轮椅上也可以闻到花香、看到美景。”史晓松说,景区内设计有不少小心思,如考虑到景区内夜跑的人群,特意增添了樱花夜光石元素,“用紫光灯笔照在地上,路面会有很多樱花。”

  史晓松表示,互动设施占比更多,如观鸟赏荷点、儿童游乐场、科普课堂、服务驿站等配套设施,为全龄人群提供多样的游憩互动服务。(晚报记者 马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