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视界

爽文还是反爽文?英雄还是反英雄?

《沙丘2》,你看懂了吗

  豆瓣评分8.3,票房超过1.7亿元,3月8日起在中国内地上映的《沙丘2》不负众望。

  《沙丘》系列电影改编自弗兰克·赫伯特所著的同名小说,曾获雨果奖、星云奖,被誉为“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中的桂冠和科幻史最重要的里程碑。有评论称其在科幻小说史的价值,相当于《魔戒》在奇幻小说中一代宗师的地位。电影热映的同时,由原著作者弗兰克·赫伯特之子布莱恩·赫伯特联手科幻作家凯文·J·安德森改编,官方原著全彩版漫画《沙丘》第1、2部也同步出版。

  近日,多位科幻作家、影评人、学者为观众详解电影背后细节。

  反爽文模式的《沙丘》

  “从整体来看,《沙丘》三部曲系列必定成为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系列,在未来会被人无数次提起、分析、研究。”影评人“电子骑士”严蓬谈到1984年大卫·林奇版的电影《沙丘》,“看的时候觉得挺热闹,什么场面都有,当时的拍摄成本也不低,但是为什么评价那么低?随着新版《沙丘》电影上映,回头再看,才意识到大卫·林奇版《沙丘》才是一部爽片,全程在讲男主如何一路开挂,打败敌人,迎娶国王的女儿。而赫伯特的原著《沙丘》整体是反英雄主义的,它既不是典型的英雄,更不是爽文的模式。”严蓬认为,大卫·林奇版错在走了英雄史诗的路线,其反面则是新版《沙丘》做对了的地方。

  尽管《沙丘》不符合爽文、爽片的常理,但电影《沙丘2》让观众看出了爽感,严蓬认为,这是因为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将重点放在环境气氛的营造上。“为什么科幻电影《阿凡达》可以成为影史票房最高的电影?因为《阿凡达》是沉浸式电影,让观众进入这个世界。观众在观影中,最爽的并不是代入男主角的身份,而是体验潘多拉星。”在严蓬看来,最出色的科幻电影应该都是沉浸式的,丹尼斯·维伦纽瓦真正还原了亚拉基斯星球的沙漠,这才是《沙丘》系列真正的灵魂所在。

  男主角保罗是英雄吗?

  大多数评论称《沙丘》是一部反英雄主义的小说,尤其电影《沙丘2》对“到底有没有真的救世主”的探讨引人思考。不过,《沙丘》官方原著全彩漫画特邀推荐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有不一样的看法,他的判断是“这绝对是一部最真诚的英雄主义电影”。

  “如果从一般好莱坞电影的英雄主义切入,那么《沙丘》的确不是这种类型的英雄主义电影。”王小伟认为,男主角保罗面临身份的混淆,“他原来是压迫者,后来成为保护者,最后又变成被压迫者。他同时有哈克南家族和厄崔迪家族的血脉,还是弗雷曼人的领袖,那么,他到底是谁?”这一设定在王小伟看来,就是保罗在三个不同的认同中转移,在身份的张力过程中讲述故事。“所以我觉得保罗是一个英雄,他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求索、自我沉浸的英雄,最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与保罗相对的是电影中另一个光彩照人的角色——契妮。相比原著小说中较为顺从的形象,丹尼斯·维伦纽瓦将其处理得更独立,甚至与保罗带有一点对抗性,从更清醒的第三者视角观察保罗。严蓬说,很多人认为《沙丘》是一个类似《王子复仇记》的故事,但到了第二部,更接近于《麦克白》,讲的是权力的腐蚀,不同人的诱惑、推动,以及保罗自己内心的矛盾斗争。

  “由此,第三部的主题已经呼之欲出,可能会更像是《俄狄浦斯王》,就是不知道自己犯了一些罪孽,但出于高贵的品行惩罚自己的故事。”严蓬预测,第三部“绝不会是简单的大团圆故事”。

  让人念念不忘的想象奇观

  一部卓越的科幻小说如何转化为成功的科幻电影,除了强大的技术能力,还要什么?“《沙丘》的文学化改编可能无法对未来的科幻文学化改编产生借鉴效果,因为它太独特。”《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认为,21世纪前10年,电影技术飞速发展,一部分电影人将电影技术的进步替换为电影语言的进步,“丹尼斯·维伦纽瓦回到电影艺术的本体,找到驾驭电影技术的方法。”

  科幻作家、三届银河奖得主任青分享自己参与科幻文学IP和影视化改编的体验,“科幻创作是寻找平衡的过程,就像马戏团小丑杂耍,要不断为自己手里的三个球——科学、文学、叙事,找到平衡。丹尼斯·维伦纽瓦做到了将大量原著信息浓缩进电影画面的影像化叙事,让观众看得懂,以及高超、大胆的人物改编与塑造,满足了大众喜好,从而让《沙丘》系列电影取得成功。”

  《科幻世界》杂志副总编辑姚海军表示科幻IP转化,要求原著有足够的丰富度和复杂性,具备能够抓住观众的想象奇观,这才是好的IP,才有无限被改编的可能。“大刘(刘慈欣)说过,他的写作梦想就是把最空灵、最疯狂的想象写得跟纪实文学一样真实。对照一下《沙丘》,其中有大量翔实、逼真的细节,这可能和作者赫伯特丰富的记者经历有关。”(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