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宁 文 |
谍战小说热是新世纪以来文学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读者中大受欢迎,并陆续被拍成影视剧。不过,随着题材的固定化,以及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模式化、套路化,不少此类小说也引起了争议,亟需寻找突破路径。而海飞的新作《大世界》,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小说《大世界》以化身为魔术师的中共地下党人朱三作为主人公。1944年的上海“大世界”剧院门口,“魔术师”朱三目睹了同为地下党人的陈昆的牺牲。几天后,打算回宁波探亲的朱三,在上级安排下,顶替陈昆的身份,融入到了陈昆从未谋面的未婚妻唐书影一家的生活之中。而他此行的目的,便是借助其与唐书影的关系,接近唐书影的哥哥唐一彪——甬城日本宪兵队的密探队队长,从而获取各种情报,同时接管东海行动小组。自此,朱三也开启了他新的人生。整个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在紧张的敌我斗争环境中,呈现出符合其自身逻辑的性格发展脉络。与一般谍战小说不同的是,《大世界》在处理人物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情感与思想理念的关系,以及主要人物性格来源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突破。
传统谍战小说作者为了让读者爱看,讲好故事,便不能不专注于情节的营造,而过于重视情节的后果,便是使人物跟着情节走,而不是人物循着自己的性格逻辑走。最终,人物便很容易成为表现情节的工具而变得扁平化、脸谱化。
事实上,谍战小说所运用的传奇性、故事性、通俗性要素,很早便被革命通俗小说家所使用。无论是20世纪40年代的《新儿女英雄传》,还是50年代的《铁道游击队》《烈火金钢》《林海雪原》,无不以其故事性、传奇性强而吸引人,但同时,在某些特意营造情节的内容中,人物性格的丰满度便被不自觉地弱化了。如何平衡和处理人物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是革命通俗小说首先要处理的问题,而这一点,谍战小说更不例外。
值得肯定的是,小说《大世界》对人物与故事关系的处理是恰切的,这与作者海飞一向注重写人有关。他曾坦言:“讲故事的方法有一万种,红色题材剧要写的仍旧是有血有肉、让你觉得没有生疏感的人物。”这种创作理念,也较为鲜明地贯彻在了小说《大世界》的创作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朱三、唐书影、傅灿灿等主要人物形象,其行动逻辑与故事情节的结合是比较紧密的,也即是说,故事情节为人物性格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和环境,而不是强拉着人物往前走。例如,小说细致展现了朱三(陈昆)与唐书影关系的发展脉络,唐书影对朱三从怀疑到配合,从爱慕、相守到带女儿出走,每一次的进展,都与朱三置身的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因而,阅读《大世界》,与其说是在阅读故事,毋宁说是感受人物性格与故事所提供环境的一次次的碰撞结果。
其次,在情感与思想理念关系的呈现上,《大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海飞所写谍战小说的故事背景,大多是敌我斗争激烈的革命年代。因而,小说中对主人公革命信仰的呈现,对“惟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精神的传递,是小说承载的使命,也是小说主题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大世界》可归于红色谍战小说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思想理念虽然是小说的主题宗旨,但需要融入于形象之中,转化为可以感受和体验的情感,才能发挥其感染力。否则,思想理念便只能停留于“知识”层面,难以融化于读者的感受系统。小说《大世界》由于专注于性格刻画,其人物形象所呈现的血肉情感,也自然而然地将人物的精神信仰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小说对朱三所领导的东海行动小组成员小蜻蜓形象的描写,便较为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不到二十岁的小蜻蜓,从一个胆小如鼠的女孩子,到毫不犹豫地挥起剪刀刺杀汉奸蔡六,其性格发展与心理活动被作者海飞描绘得细腻绵密。小说这样写到了小蜻蜓的牺牲:
“此时陈昆什么也没听见,他迅速地靠近小蜻蜓,并且用手臂环住了她的后脖颈。他十分清楚地看到小蜻蜓的嘴唇在嚅动着,几乎用谁也听不清的声音说,领导我想过了,你不能向蔡六开枪的。小蜻蜓的嘴里都是血,她说得断断续续,说你要是一开枪,咱们的小组……以后就没有领导了,也没有人能拿到日本人的情报了。接着小蜻蜓又很开心地笑了一下说,领导我是不是很勇敢?
“此时陈昆根本没有力气点头,因为巨大的悲伤正向他袭来……”
小说对小蜻蜓性格发展的描写十分真实,读者可以理解和感受小蜻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发展的合理性。因而,小蜻蜓的牺牲也便深深震撼和刺痛了读者的心灵,小蜻蜓的革命信仰便熔铸到了读者的心灵之中。这种将思想理念融化于形象与情感中的创作,是真正体现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创作。
小说《大世界》对主要人物性格来源的关注与描写,也为人物形象提供了较为扎实的生活基础和现实来源。众所周知,人并非一出生就是英雄,而一个人是如何成为英雄的,其性格是如何一点一点发生改变的,使他成为英雄的现实环境又是什么……展示了这样的来源,人物形象才能接地气、立得住。
值得肯定的是,《大世界》对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来源都进行了深度呈现。读者可以看到,朱三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惨死,听到了儿子朱大米被手榴弹击中的声音;小蜻蜓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父母被日本兵成排的子弹射成一团血淋淋的肉酱;潘水的心爱之人李云霄驾着飞机撞上了日本人的军舰,撞击所产生的那团火,一直燃烧在潘水的心中,把她前方的路照亮……这些经历成为人物性格发展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小说情感表现的血肉支撑。一切故事的铺垫都是为了展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为了呈现人物的情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世界》对人物性格来源的描写是值得肯定的。
总的来说,谍战小说要想突破人物与情节的模式化,还需紧紧扣住“人”来写,以人带事,以情带理,才不至于陷入只重故事情节的公式之中。在这一方面,海飞新作《大世界》带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大世界》,海飞 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定价:6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