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4月也是我国全民阅读月。校园作为“读书人”最集中的地方,阅读氛围浓厚。近期,锡城校园纷纷晒出“阅读达人”“年度读书人物”等,记者采访了两名学生,听他们分享阅读的力量。
读书,让生活变得更有“可读性”
近日,江南大学迎来第二十一届读书文化节。该校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101班学生董建广,以2023年全年在图书馆借阅图书224册次的数量成为江南大学的年度“阅读王”。
这名徜徉书海的男生在正式填报志愿前是一名理科生。董建广说,高三期间,在读完了陈忠实的《白鹿原》和余华的《活着》后,他发现自己“走不出来了”。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董建广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他的父母同样支持他的选择。
进入大学后,董建广的阅读量开始慢慢增加,涉猎的图书类型也越来越多。“最开始还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通过专业课学习找到了阅读方向。”董建广说。2023年,董建广借阅次数达到了200多次,涉及哲学、社科、小说、散文、科普以及报纸杂志等多种类型。董建广坦言,这些借阅的书籍中,有他喜欢并坚持读完的书,也有他想“见识”一下的书,有精读和略读之分。“每读完一本书,我都会觉得作者脑海中的世界比我所看到的要复杂得多,很想和他们靠近一些。”董建广说,读书改变了他看世界的方式,自己变得爱观察、爱思考、爱想象,生活也变得更有“可读性”。
阅读,让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为一名学业任务繁重的高中生,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单立铖仍能保持一年近300万字的阅读量,超过了大多数成年人。
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初中阶段并没有对阅读产生很大的兴趣,初中毕业暑假里才真正体味到阅读的乐趣。“中考结束后没事做,我几个喜欢阅读的朋友建议我看书。”单立铖说,他听从建议到新华书店买了一套《鲁迅全集》,他读完鲁迅的小说后再读他的散文集,一本散文集他读了10多遍,许多句子、段落深深印在了脑中,脱口而出。
用“阅读让人遇见更好的自己”形容单立铖十分贴切。进入高中后,单立铖遇到了一群爱读书的小伙伴,与他们交流后涉猎的书籍更广泛。“有同学回到宿舍后喜欢大声朗读尼采的文章,我受他影响也买了尼采的书读。此后我还读了川端康成、马尔克斯、托尔斯泰、加缪等作家的作品。从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我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历史、地理风貌等。”
(陈春贤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