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智能化机械化助力

育秧插秧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 4月26日,位于新吴区梁鸿村的从心农场水稻田里,鹭鸟飞舞,机声隆隆,忙碌正酣。载满秧苗的插秧机在农机手的操作下匀速前进,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秧苗盘缓缓滑落,整齐地插进水田里,画出一条条笔直的“绿线”,宛如给稻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新装”。这是全省首批开展早稻机插秧的现场。

  稻田里,农机手于飞娴熟地驾驶着新引进的洋马插秧机在田间穿梭,开过之处留下6排整齐的秧苗,一旁的施肥装置同步完成侧深施肥,秧苗的行距和株距被精准控制在30厘米和22厘米。“我从早上8点开始插秧,一天8小时下来可以插完40亩秧。由于农场一直坚持绿色种植,所以特意在插秧时把株距调大,这样更通风透气,不易滋生病虫害,而且出芽率更高,也方便后期人工除草。”于飞一边娴熟地把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有序摆放在机台上一边介绍说,与传统人工插秧相比,机械化插秧具有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水稻种植成本。除了人工除草外,该农场还通过稻鸭共作、机械化覆膜插秧等措施抑制草害。

  这两天,从心农场完成了首批约80亩水稻的机插秧作业,第一批种下的是吴之天川、越之银河、糯米等品种。“其实,早稻育秧工作早在3月初就开始准备了。之所以这么早育秧、插秧,是因为我们在种植过程中不用任何农药和除草剂,分批播种更便于有限的人力将除草工作做到位。”农场技术人员王顺介绍,水稻种子经过消毒、浸种、催芽破胸后,被送上水稻播种机育秧流水线,自动完成秧盘覆土、洒水、高温消毒、蒸汽催芽等工序,出芽整齐后就能移到大棚中进一步育秧,待秧苗出到3~4片叶、长到12厘米时就能移栽到田里了。在一系列机械化、智能化手段的助力下,农场500多亩稻田的育秧工作只需6~7人就能完成,预计到8月中旬市民就能提前品尝到地产绿色优质大米了。

  从心农场的早稻机插秧工作正式拉开了无锡市春插工作的序幕。目前,全市已调配育秧流水线173套、插秧机1300余台,全力保障即将到来的育秧、插秧需求。今年,无锡市进一步加大了机械化育秧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下个月,一批具备自动运行、精量播种、机器人搬运等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育秧流水线将在各地投入生产,全市第一家工厂化、设施化、立体化集中育苗(秧)中心也将建成投用。这些新质生产力的注入,将为水稻机插育供秧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为春插按下“加速键”。(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