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七点半,广东茂名高州市的兴叔会准时坐在直播间,开始木偶戏表演。一边唱戏词,一边双手掌控各类木偶,同时还要适时配合鼓点,在3个小时的直播里,这些全由兴叔一人完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操作如此熟练的兴叔,如今已70岁。20岁时,他曾“一根扁担挑着走”,走到哪儿,哪儿就是舞台。后因市场不景气,迫于生计不得已放弃。如今的表演,是他封箱27年后的再度演绎。
20岁登台演出
靠木偶戏娶妻盖房
高州木偶戏是中国木偶戏的一个分支。据《茂名市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福建的布袋木偶戏传入粤西,与南朝宋时从河南传入当地的杖头木偶戏相结合,逐渐演变成高州木偶戏。
兴叔在直播间表演的单人木偶戏,正是高州木偶戏最原始的形态。整台戏从敲锣打鼓、木偶操作到戏文演唱,全部由一人完成,其表演难度之高令观者无不惊叹。
兴叔原名车有杰,16岁开始拜师学艺。缘何学习木偶戏?每次被问到这个,兴叔的回答都很诚实:为了挣钱。
20世纪70年代,高州木偶戏的传统重新在茂名高州地区兴起。人们白天耕田,晚上最大的娱乐便是看戏。木偶戏每演一场,会吸引两三百人观看。繁忙时,3小时一场的戏,一天可以表演两三场。木偶戏艺人演出一场最多能挣5元,而当时一名干部的月工资也不过30元左右。
“学戏用了一年多,师傅带着我到处演戏。我就看师傅怎么唱词,怎么表演。”在兴叔看来,即兴本领的习得,在于观察,“当年同行聊天,也会交流‘做戏’的技巧”。见多识广,自然信心满满,兴叔20岁时已独自登台演出,“自己演出的前两场会有些生疏,后面就完全不怕了。”像《薛仁贵征东》《孟丽君》《胡奎卖人头》等传统的高州木偶戏曲目,兴叔都能信手拈来。
传统的小班高州木偶戏台,是可折叠为一根扁担挑着的箱子。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艺人们肩挑一根扁担,双脚踏遍了各个舞台,走上百公里都不罕见。
虽没有固定戏台,兴叔总是享受着“一根扁担挑着走”的乐趣。兴叔最远曾走到江门台山,只为演一出传统高州木偶戏。凭借“做戏”的收入,兴叔很快娶妻生子,还在20世纪90年代初盖了新房。
随着电视机等新娱乐的出现,1996年开始,木偶戏市场需求逐渐减少,失去了养家糊口的功能,新人也不再入行。似乎一夜之间,木偶戏不见了。
消失的木偶戏
在直播间重现
选择做抖音直播,是车清华的建议。1996年,无法再靠“做戏”维生的兴叔回家务农,之后又到砖厂和水泥厂打工。前几年,兴叔到东莞帮车清华带小孩。车清华发现,老爸似乎仍然忘不了木偶戏——连哄孙子的时候,他嘴里哼的都是木偶戏的唱词。
父子二人回到高州,问遍前辈与同行,终于从老师傅们的手里买到了戏台与几十个木偶。
2022年年底,抖音号“兴叔木偶戏”正式开播,这距离兴叔上一次表演已过去27年。
虽然多年不曾表演,但面对支起来的小戏台,兴叔并不觉得陌生。“最初只是想演给附近的老年人看一下。”车清华说,那时对于直播效果并没有过多期待,“一开始直播间只有一两个人,后来逐渐增加到150人”。虽然直播间乏人问津,但对于兴叔来说,已十分满足。
转折出现在大年初三。那晚直播了没多久,突然有大批网友涌入直播间。“后来我们发现,那天隔壁村在做‘年例’。”车清华解释,“往年做‘年例’,木偶戏都是重头戏,但现在大家很久没看过了。可能是有人刷到我爸在直播,于是分享了出去……”
抖音上有人在做高州木偶戏!这个消息在高州乃至茂名地区迅速传播开来。那一晚,“兴叔木偶戏”的粉丝增加了5000多人。车清华说:“虽然我爸不说,但我看得出,他好开心。”
起初,涌入直播间的账号IP多来自高州本地,而后则遍布全国。初三往后的几天内,兴叔直播间的观看人数从几百人上升到几万人。
一场直播3个小时
要做两小时准备工作
每天正式开播前,兴叔会拿出两小时时间做准备工作。他根据典故来编排表演剧目、背诵故事情节,手写剧本已有十几万字。
因木偶戏多采用高州白话方言演出,兴叔还要将表演的故事梗概写在白板上,将姓名牌挂在每个出场的木偶身上,方便不懂粤语或不熟悉木偶戏的粉丝,理解唱词与人物故事,寻找共振。
一场直播3小时,车清华担心兴叔年纪大体力不支,曾劝说他缩短直播时长,可他对此非常固执:“一场戏就这么长时间,一定要演完整。”
从原来的台下坐满观众,到现在对面只有一部手机,兴叔觉得有些不适应。“他感觉现在有些冷清,与观众不能互动。”车清华说。
为了获得更好的直播效果,兴叔和车清华在硬件上下足功夫,配备全套的电脑、灯光、字幕机。直播的“主角”木偶,有些是兴叔向前辈与同行购买,有些则是他自己动手制作,他还会专门为角色定制衣服。如今,不仅周边的老年人爱看,许多年轻人也会观看打赏。兴叔直播间涌现许多支持者,有网友留言:“小时候常陪老人来听”“希望木偶戏能传承下去,被更多人看到”。
兴叔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许多研究相关课题的大学生,会来到家中与他探讨。这让兴叔觉得十分开心,他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木偶戏再次受到重视。
车清华告诉记者,兴叔最初直播时,家人并不支持,“一方面是由于前期的投入多,另一方面是家人担心父亲年纪大会被同乡议论”。
随着兴叔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家里人也逐渐放下成见。
只要有人看
他会一直做下去
固定粉丝超过17万的兴叔已是抖音小红人,除了准备晚上的演出,他还继续拜访木偶戏老艺人,搜集木偶和戏本,资金来源正是直播间粉丝的打赏。
戏能不能更好一点?能不能给观众行个方便?能不能让受众更广?这三问,驱动着70岁的兴叔继续努力着。
虽然早在2006年,高州木偶戏的传承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后继无人一直是这项民间艺术的大问题。
在过去数百年间,高州木偶戏主要靠艺人的口口相传。走街串巷的艺人们不求识字,但需对各种历史故事、传奇典故了然于胸,还要会察言观色和归纳总结。百场不重词的即兴表演,其背后蕴含着对舞台的高度掌控能力。像兴叔一样能演完全本的小班木偶戏艺人,全高州可能不超过五个。
车清华坦言,70岁的父亲仍是当地较为年轻的表演者,木偶戏的传承面临年龄断层。年轻人学习难度大,老曲目难创新,受众市场萎缩,是制约木偶戏发展的主要问题。
兴叔自己从来没提过让儿子传承的话。谈论高州木偶戏意义的人,更多是直播间里的粉丝们。“说出来没人信,我爸直播间里的粉丝平均年龄才二十多岁。现在的年轻人跟过去不一样,他们喜欢国产,尊重非遗。”
兴叔打算学普通话,他构思着,未来在戏中加入普通话的解释性独白。那样,高州木偶戏或许将感染更多的人。
目前,兴叔的身体各方面都很健康,在表演木偶戏这条路上,兴叔表示,只要有人看就一直做下去。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