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救护车的鸣笛撕破宁静,每当护士站的铃声响彻走廊,她们一次又一次投身于没有硝烟的战场,迎难而上……她们,有着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们,展示着护理队伍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范。今天,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让我们一起走近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这群可爱可敬的“白衣天使”们,近距离观察她们的工作,倾听她们的心声,看她们如何用心呵护生命,用爱守护健康。
全力以赴与死神赛跑
“叮咚、叮咚……”一阵由远及近的120救护车声打破了急诊科凌晨2点的宁静,救护车紧急送来了一位胸闷的男性患者。正当王寅冰快速地了解他的病史时,患者突然失去了意识,出现了无脉性室速的危急状况。王寅冰带领大家立刻投入了紧张的抢救,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全力以赴与死神赛跑。复苏成功,大家舒了一口气。然而,挑战并未结束,大约半小时后,患者再次出现了意识丧失和无脉性室速。这样的情况反复发生了6次,每一次都是对医疗护理团队的严峻考验。在持续3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中,王寅冰没有放弃任何一丝希望,每一次按压、每一次除颤都是对生命的坚持和尊重。
在临床一线耕耘30载,王寅冰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过硬的护理技术和熟练的急救技能。她还善于运用管理工具,带领急诊护理团队开展品管圈项目,多次在国家和省市级管理竞赛中获奖,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多维工具)大赛先进个人。
是“灭火员”也是“知心姐姐”
“我经常换科室,就像一位‘灭火员’。”当问到目前工作状态时,陶震华说,她在临床护理一线工作近30年,做护士长也有17个年头。不过,她这个护士长“跑”过的科室可不少,儿科、消化内科、呼吸科、消化内镜中心……差不多两年左右就换一次科室。倒不是说轮岗,其实就是哪个科室有不好处理的“棘手”事,她就去哪里。护士之间有些矛盾,她总能及时化解;护士工作忙,压力大,情绪“满格”,她总能及时给护士解压;患者的入出院流程执行中不顺畅,她总能坚持原则,让流程更顺畅,让患者就医更便捷,工作更规范……
她严格带教临床护士,是公认的严师。管理严格,但是护士们并不讨厌她,反而亲切地叫她“陶姐姐”。同事们说“和陶姐姐一起工作,我们就会感觉很踏实”。有些护士有生活中的不愉快也会向陶震华倾诉,这位“知心姐姐”会掏心窝为大家排忧解难。
陶震华以身作则,她所带领的护理团队多次接受各级各类重大检查并出色完成任务,还获2020年度无锡市“记功”奖励。
最动听的声音就是新生儿的啼哭
夜班急诊时,丁晓遇到了一位孕期前置胎盘出血的患者,患者才二十几岁,因事发突然,她紧张到哭出声来。丁晓评估了一下,出血量已达300毫升左右,出血过多不但可致胎儿窘迫,甚至缺氧、胎死宫内,孕妈妈也可因反复失血,致失血性贫血、休克、体质虚弱等。“别紧张啊,情况不严重的,放心。”虽然内心有些顾虑,丁晓还是一边面带微笑安慰患者,一边做好胎心监护、做好静脉输液准备。看到一旁焦急无策的准爸爸,丁晓还要叮嘱他做好剖宫产后婴儿的必备品,没有准备时,还要亲自整理好备用品借给他。
从业10年的丁晓,也观察着产科的变化。晚婚带来的高龄妊娠、孕妇慢性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妊娠等愈加复杂的分娩情况,无疑对产科护士提出了严峻考验。在这里,她度过很多个不眠之夜,经历过很多次紧张的抢救,看到过很多母婴依偎的画面,听到过很多来自产妇及家属的“谢谢”,内心收获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每当听到新生儿响亮的啼哭声,她总认为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忙起来恨不得脚踩风火轮
随叫随到、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这是过薇从业13年来养成的习惯。急诊部的护理人员时刻准备应对突发状况,过薇和她的同事们一起与死神赛跑,尽全力守护生命。
急腹症、脾破裂、肠梗阻……普外科急症患者多、手术多,工作繁忙,使得医护人员需要争分夺秒同时间赛跑。作为一名有着13年工龄的“老”护士,过薇一到医院便一刻不停地忙碌在病房的各个角落,与患者沟通,用最快速度解决患者的疑问及需求。过薇说,在工作中需要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协助医生,且无论早晚都很忙碌,精神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过薇最开心的就是病人康复出院的那一刻,她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除了就诊病人的常规工作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等,她同样也负责科室减重患者及其他患者的相关宣传工作。过薇说,有一次在给一位80岁的瘫痪男性患者翻身时,患者较重,一个不小心她把自己的腰扭了,导致腰椎错位。“科室人手不够,这点伤不算啥,绑着腰带继续上班。”过薇纤细的身材总能让人想到“柔弱”二字,但是她工作时仿佛总有用不完的精力。习惯了快速走路,“风一样的女子”可以说是过薇的真实写照。
(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