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被称为“提灯者”,照亮病人的灰暗世界。今天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今年的主题是“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近日,记者采访了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的5名“提灯者”,走近这支平凡而不凡的护理队伍,听到了他们一路以来的护理故事。
妇产科护士长杨明明:
拥抱,是一份意外的护士节礼物
“今年已经提前收到了护士节礼物,是一个拥抱。”面对“护士节,想要收到什么礼物?”的提问,杨明明的回答没有犹豫。一周前,一名19岁女孩因情绪起伏大、呼吸过度突发呼吸性碱中毒,来到市锡山人民医院就诊,在杨明明在内的医院护士们的精心护理、暖心关怀下,目前已经平安出院。出院前,女孩来到杨明明所在的护士站,给了她一个拥抱。“我很意外,也很感动。”杨明明说。
杨明明告诉记者,从事护理工作,是父母的选择,但成为一名妇产科护士,是她自己的选择。今年39岁的杨明明已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近20年,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工作带给我的是朝气。”她说。因为常常见证生命的诞生、和新生儿接触,在妇产科工作的每一天都让她感到朝气蓬勃。
消化内科责任护士陈莉:
笑容,让琐碎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
家住梅村的陈莉和杨明明一样,在父母的推动下,走上了护理这条路。“在成为一名护士前,我不了解护士的工作这样繁琐,还需要上中夜班。”自2013年从无锡卫校毕业,陈莉就一直在锡山人民医院实习、工作,“和10年前相比,现在的自己对护士这份职业,有了新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陈莉有一项“绝活”——理发,受到病区患者的一致好评。齐老伯年过六旬,罹患重症胰腺炎入院接受长时间的治疗,顺利手术后进入康复阶段。眼看着齐老伯的头发越来越长,陈莉向他提出了“从头开始”的建议,齐老伯欣然接受。在医院现有材料的辅助下,头发理得不算完美但也清爽,镜子里的齐老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上去一扫病痛阴霾,容光焕发。“患者的笑容,让琐碎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在陈莉口中,医院不再是冷冰冰的,反而充满了人情味。
急诊科护士施冬冬:
质疑声,在奔走于护理的途中消散
记者在急诊科见到施冬冬的第一面,他是跑着来的。“急诊抢救室像是医院的中转站,我们需要第一时间为危重患者提供安全保障。”施冬冬介绍,医院急诊科节奏快,挑战大,但也恰恰是他选择这里的理由。距离授帽仪式已经过去10年,在日复一日的实际锻炼中,施冬冬褪去了青涩,成长为了一名值得信赖的护士。
作为一名男护士,这名安徽小伙用行动打破了在他身上存在的偏见。“当时填报志愿,护理是第四个。”施冬冬说,从一开始的顾虑,到成为援鄂医护中的一员,再到现在把护理当做一份奉献终身的事业,他说,“刚开始从事护理工作时,很多人质疑男护士不细心、不温柔、没前途,但当我专注于做好护理这件事,就听不到质疑声了。”刚结束采访,施冬冬马上跑着扎进了急诊现场。
骨科护士长徐娜:
敬畏心,可以是成为一名护士的理由
早上七点半,徐娜来到科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徐娜所属手术科室,主要负责为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保驾护航,日常会在病房帮助病人翻身、检查病人皮肤情况、为病人及家属进行康复宣教……“小时候家里人经常生病住院,所以我从小就对医院有一种敬畏之心,久而久之,就想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徐娜告诉记者,她成为一名护士的理由,就是想要在病人无助的时候,给予他们一份安全感。
徐娜介绍,在骨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老年患者较多,护理和沟通任务更重。近日入院的刘爷爷就是这样一位不善表达的患者。刘爷爷今年已经70岁,因胸腰椎骨折入院治疗,起卧床及翻身困难,独处时想要下床,险些跌倒,所幸徐娜来病房询问患者需求,发现及时。“如果遇到不善于沟通,或者不会讲普通话的患者,就需要我们细心、主动地去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徐娜说。
结语:
多年来,这支“提灯”队伍一直在壮大。该院护理部主任虞志艳介绍,目前该院护士总数已有634人,有国家、省市级专科护士89人,成立12个专科护理指导小组,开设7个专科护理门诊,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医院不断落实各专科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举措,提升专科护理内涵。介绍护理工作时的虞志艳专业、自信,被问到护士节祝福时,她反而有些腼腆,“希望能快乐工作,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