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让博物馆更有看头

无锡“博物知旅”系列活动启动

  在无锡,有65座博物馆,等待你开启探索的大门,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融合碰撞。昨日,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无锡“博物知旅”系列活动启动,结合“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主题,推介全市博物馆在社教活动、创新案例、馆校合作、精品展览中的特色项目,带领市民游客打卡无锡城市故事,领略千年吴地风华。

  现场

  可看、可玩、可学、可游

  于休闲中感受城市文化

  画鼻烟壶、赏精微绣,跟着大师去找寻无锡城市的非遗记忆;踢蹴鞠、抖空竹,效仿古人去参加妙趣横生的古典运动;若你想感受风流文人的雅趣,还可以在“水墨书香”区域体验雕版印刷、手绘团扇,看吴地文明的璀璨;或是在“风雅锡博”区域欣赏锡博文创,挖掘江南元素的高雅……

  “主要是带孩子来体验,增加课外知识,长长见识!”“周末和朋友一起来打卡,丰富假期体验。”“第一次来无锡,来博物馆认识这座城市……”下午3点,无锡博物院的广场上,各大特色展区人头攒动,有家长带着孩子,有散步遛弯的老人,跨城而来的游客,还有结伴而至的学生,他们在博物观艺、情景互动、非遗体验、游园打卡等10大类、20余项活动中穿梭,兴致盎然地体验。

  走进博物院中庭,更是热闹非凡,一场立足于馆藏文物开展的“绿野生辉——山水画体验活动”吸引着老老少少参与其中,甚至可以见到不少外籍友人的面孔,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一边交流技巧,一边挥毫落纸,学得十分认真。

  “‘博物知旅’系列活动旨在让观众在更大的空间中可看、可玩、可学、可游”,无锡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博物院在充分挖掘馆藏资源的基础上,推出了“博物知旅”品牌活动,希望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特色

  馆校合作 数字创新

  让博物馆成为“大学校”

  锡博星空剧场里,一场馆校合作特别汇演引人注目。观众们随婉转民乐醉入江南市井,听传媒班的女孩们用青春之声解读古老历史,在诙谐的“锡哈”即兴表演中看锡博宝藏焕发新生。

  通过“说”文物、“演”历史的方式,对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行生动表达,这是无锡博物院馆校合作的成果之一。博物馆承载着教育与研究的功能,无锡现有备案的65家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超1200万人次,近年来,无锡市各博物馆不断健全博物馆教育体系,馆校合作正是这一主题理念的具体体现。2023年,全市65家博物馆共和72所中小学开展馆校合作,提供58场讲座、312场培训、247场活动。当日,无锡博物馆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无锡博物院、江阴市博物馆、宜兴市博物馆与14所学校现场签约,合力延展教育空间。

  馆校合作凝聚起青少年的力量,吸引社会群众的目光则需要注入更多元化的手段,数字化转型是无锡博物院进行的另一个尝试。走进展厅,一幅传统水墨画映入眼帘,随着四周墙上光影的变换,清脆的鸟鸣,竹林的清风划过耳际,观者仿佛置身青葱山林之中,而随着观众在场地中走动,具有交互功能的地投被触发,跟随移动的步伐呈现出水墨晕染的效果,参观者也成为这幅水墨展览中的一部分。这场无锡博物院为院藏石涛《看杏诗意图》量身打造的视觉设计获得了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优秀案例。

  “无锡博物院每年都会组织近300场活动,每次活动推出很快就秒光,可以感受到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无锡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出教育品牌活动,通过研学旅行等多种多样形式为学生们打造好“第二课堂”,同时,加强数字化手段,更通俗浅显地向大众宣传介绍馆藏的文物,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一座“大学校”。 (晚报记者 陈钰洁)

  链接

  锡博志愿者公开招募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热爱为博物馆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魅力。值此国际博物馆日,无锡博物院为锡博志愿者搭建了专场风采展示的舞台,志愿者们用讲课、讲解、舞蹈、快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大家感受到逛博物馆的特别体验。

  现场,2024年锡博志愿者招募正式启动,无锡博物院大厅设立了专门的志愿者招募点,有意向的市民可前往报名。“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可以加入我们志愿者团队,服务于广大的观众,一起讲好城市故事!”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锡博志愿者团队有83人,此次招募主要想招收文史讲解岗位和新媒体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