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教育

让古人说英语,与虚拟助教对话,自动批改作业……

AI融入教学,梁溪中小学课堂“活了”

  当学生在教师杨雯婕的指导下把想象中的风筝模样用英语输入进智能设备后,大屏幕上立即生成了风格迥异、缤纷多彩的风筝图。用AI生成图画,这堂充满趣味性与科技感的课,是5月14日无锡市梁溪区扬名实验学校一堂运用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初中英语课。当天,梁溪区举办主题为“AI点燃课堂,技术赋能教学”活动,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该区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一年来梁溪区建设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教学创新实践的初步成果。

  课堂展示 利用AI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当天的课堂展示中,不仅有杨雯婕利用AI技术让墨子、鲁班等古人图像开口说英语,还能跟着虚拟老师朗读的听力练习等,在其他学段、学科的课堂上,老师们也利用技术各出奇招。

  无锡市五爱小学教师周萍上的一堂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练习都在普通的A4纸上完成。周萍通过高速扫描仪和留痕打印机实现了学生练习自动批改,自动生成学情分析。周萍介绍,这套高质量作业系统不仅能常态化采集作业数据,还能为教师提供年级学情、班级学情及学科学情,从题型、题目、知识点分析定位教学薄弱点、遗漏点,更精准地提升教育教学效率。

  扬名实验学校教师姚巍执教的初一年级数学复习课,学生人手一台“EINK墨水屏学习本”进行互动式课堂练习。姚巍巍通过课前练习的数据反馈设计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随堂检测时,学生在终端的每一次答题和操作都被系统记录和分析。课后,系统还会智能推送个性化练习题至学生的学习本。当学生完成后在线提交,系统自动批改并给出反馈,帮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便精准辅导。“这种全过程、伴随式的学习数据采集与分析,不仅省去了老师催交作业的麻烦,大大提高了批改作业的效率,个性化练习推送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姚巍介绍,他和同事们还会录制微课推送给学生,让有需求的学生在课后随时自主学习,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交流研讨 为教学创新赋能

  当天的活动还举行了课堂研讨和交流汇报。点评专家一致认为,AI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使教育更加精准、高效和个性化。专家们也强调,技术在教学中应扮演辅助角色。教师应当深入理解技术背后的教育理念,将其与学科内容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真正发挥技术的促进作用。此外,江南大学教授王志军作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的讲座,让与会者们对于生成式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成式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梁溪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强大应用,更体现了梁溪区在智慧教学创新实践方面的前瞻探索和显著成果。梁溪区2022年就提出了“数字化教育转型”,通过初中大规模因材施教和小学智慧作业批改以及综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全区域试点和推广。他透露,梁溪区已经开启中小学推进人工智能进校园、进课堂创新行动计划,持续发挥区域在技术创新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智慧教育向纵深发展。梁溪区也会推出系列教学创新实践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他们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