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AI产业的“无锡烙印”有哪些?

  矗立时代风口,从ChatGPT的火爆,到Sora的横空出世,AI正在深刻改变着千行百业和整个社会。作为工商名城,无锡AI产业发展如何?

  由无锡市委网信办主办、江南晚报承办的太湖云享网络访谈的2024年第四期,就将目光投向了AI产业,本期的主题是:AI产业的“无锡烙印”。

  应用到日常

  “随着北斗导航三号系统全面建成,面向全球提供高精度高可信的导航服务,我们迎来了新一轮通信遥感等天基基础设施建设。”上海西虹桥导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孔吉表示,去年4月,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和梁溪科技城共同打造了长三角空间信息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基地,瞄准空天地一体化通讯、空间大数据、空地系统、无人系统等产业赛道。

  AI技术对于人力资源服务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改变。智联招聘首席人力资源大数据专家郝健对于AI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深有体会:“我们有个产品叫‘AI意念’,通过视频、语音识别,大数据就能帮工作人员做筛选,大大提升了招聘的效率。”

  算力新引擎

  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无锡)创新中心自落地无锡以来,一直致力于将百度先进的AI技术与无锡的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无锡千帆竞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峰告诉记者:“创新中心与多家锡企合作推出了一批成功的案例。智能化改造不仅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还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测与优化。”

  人工智能有三大支柱,分别是算力、算法和数据。无锡电信副总经理陈青介绍:“目前无锡电信已建成算力中心,能够提供40P的智能算力。我们在通算、自算跟超算三个方面都能够实现业界领先的算力调度。”位于雪浪小镇的雪浪算力中心投入使用两年以来,算力使用率达到了80%,平均为所服务的企业降低研发成本28%,为行业增效18.5%。

  生产力转化

  在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看来,未来十年有三个主要的趋势:一是人工智能从智能向智慧方向发展;二是通用人工智能将和本地化结合;三是下一代人工智能将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基于这三个发展趋势,姜奇平建议无锡把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科技能力,更多地和产业能力、企业应用紧密结合起来,成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教授张伟斌认为无锡在车联网方面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建设了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布局。“将AI技术用于智能制造也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应用需求的方向。”张伟斌说。(晚报记者 孙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