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乐龄

“之前是她照顾我,现在换我照顾她”

中学老师带着“失智母亲”去上班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济南市长清区第二初级中学初一六班的教室,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同学”,她今年71岁,班里的学生都喊她“勤劳的奶奶”,她有时候会出现在教室后面和学生一起听讲,有时候会拿着扫帚打扫教学楼走廊的卫生……老师在讲台授课,学生像往常一样正常听讲,没有被老人影响。

  “勤劳的奶奶”是一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也是初一六班班主任孙元金的母亲,患病后她失去了记忆,只认识自己家里人,且需要人照看。孙元金只能带着母亲上课。

  带着阿尔兹海默症母亲去上课

  每天早上6点多,孙元金准时出现在教室,为孩子们带早自习,跑操。上完早自习,他回家接母亲来到学校,开始一天的课程,晚上上晚自习之前,他带着母亲回家,再返回学校,至今已经有半年时间。

  每当他上课时,韩树芳就坐在教室后面,或者待在同层楼的走廊里面打扫卫生,孙元金下课,她就跟着儿子来到办公室。到了午饭时间,孙元金便带着母亲到食堂吃饭,下午就让母亲待在自己的办公室。

  “一开始去学校,母亲有些害怕,后来熟悉了,她很喜欢去学校待着,学校的老师,我教的孩子们有时候会和她说说话,她很开心。”孙元金说,自己的学生称呼母亲为“勤劳的奶奶”。

  为何会称呼“勤劳的奶奶”?孙元金说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很爱干活,闲不下来,在学校也不停打扫卫生。

  “她对这种‘有个班上’的感觉特别好,找到了存在感。并且无故发脾气的次数也少了。”孙元金说,每当他上课的时候,母亲就拿着扫帚和拖把打扫走廊的卫生,或者擦拭走廊的玻璃,“我在哪一层上课,就把她带到哪一层,她一般也不乱跑。”

  在教师办公室,韩树芳也闲不住,她会主动帮老师们整理卫生、拖地板,做些保洁类的工作,有时候遇到学生的书包散了,她还主动帮学生整理书包。

  “她离不开我,不认别人,而且也总让人担心。”孙元金说,母亲能在他目光所及之处,他反而能更心无旁骛地讲课工作。“曾经那个温柔体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我的母亲,如今却变得陌生而遥远。为了兼顾工作和照顾母亲,我不得不把她带到学校。这样一来,我可以在上班的同时,也能时刻关注她的情况。”

  身教大于言传

  照顾母亲获得学校帮助

  孙元金的老家在长清区万德街道长城村,16岁那年,父亲因为车祸离开了他,从此他和母亲以及奶奶,三口人相依为命。

  “父亲突然离世,除了带给我悲伤,还有经济上的压力。家庭的这副重担只能母亲一人来挑。但是她除了种地,也没有一技之长。单靠别人接济,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母亲开始做摊煎饼的活,每天她摊煎饼,奶奶卖煎饼,直到我大学毕业。”孙元金说,大学期间,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勤工俭学,解决了部分生活费问题,但为了节省开支,有时候一顿饭就吃点咸菜馒头,为了节省路费他一般一个月才回家一次。

  “大学期间最难的事,莫过于学期初交学费时的情景,别人都是交的百元大钞,而我却是码得不齐的一元、五元、十元不等的母亲卖煎饼换来的散钞。”孙元金说,母亲的付出他都看在眼里,为此他更加勤奋学习,考到了长清南部山区家乡的母校,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2018年,他来到长清第二初级中学任教,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学校和教育局的嘉奖。

  韩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生们年纪虽小,但其实已经懂得许多,孙元金夜以继日在孩子们面前照顾母亲,已经让他们心里渐渐体会到:什么样的行为是孝顺。

  “孙老师的事迹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庆幸有这样的老师”“老师照顾母亲,不会影响孩子们学习,反而让孩子受到教育,知道重视亲情和怎么孝顺父母了”,了解情况的家长们纷纷赞扬孙元金的行为。

  “老师、学生家长的理解和包容,让我既感动又感激,让我更懂得用真情对待学生们,我唯有带好班,上好课,才能对得起大家。”孙元金说。

  “孙老师带着母亲来学校没有影响工作,反而带来了很多正能量的东西。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孩子对母亲的爱是非常鲜活的案例,远比在课堂上讲了多少知识要生动得多。”长清区第二初级中学党委书记兼校长马勇说,为了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学校前期也做了不少调查工作,“她不仅没有影响上课,还帮助老师打扫卫生,不少老师们自愿帮忙照看,学生们也乐于帮助这位奶奶,这件事也一直激励着孩子们,孝顺老人,敬老爱老。”(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