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地的麦田已然成为金色的“海洋”,夏收夏种的大幕渐渐拉开。伴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丰收的味道扑面而来,今年全市夏收小麦面积60多万亩,为5年来最多,预计6月上旬收割完毕。
先进农机在高标准农田驰骋
走进江阴徐霞客镇方园村东区高标准农田,满目金黄,麦浪飘香,4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忙碌。“今天要完成300亩的收割作业,总共815亩小麦三天内全部收完。”苏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阴片区负责人徐扬表示,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为大型农机进场作业提供了方便,正在田间“大展身手”的就是最新款的收割机,收割效率大大提升。“旧款机器一天只能收割50~60亩,现在一天能收割80亩以上。内部清选装置也升级了,脱粒更干净,损失率从原先的1.5%~2%降到低于1%。”
据了解,这片高标准农田是2022年11月开建的,去年6月建成,这一季小麦是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收获的第一季麦子。“这块地的小麦亩产量预计可达850斤!”基地负责人焦海东满意道,在高产技术措施下,小麦每穗平均粒数可达37~38粒。
在另一块已经收割完毕的麦田中,大马力拖拉机后方挂着翻转犁正在进行深翻作业。“土壤疏松后便于水稻根系向下深扎,同时达到较好的抑制杂稻、杂草效果,有助于提高产量。”焦海东解释说。
合理统筹夏收夏种有序衔接
趁着晴好天气,太湖水稻示范园也开启了全面抢收小麦的序幕,预计本周内全部抢收完毕。
正在收割的田块里种植的是早熟品种盐麦1号,收完小麦后这块田将种上早稻。“早收的田块早栽秧,种上早熟水稻品种就可以早收获。今年园区的小麦主力品种是扬麦33、扬麦34和盐麦1号,这些品种有的是抗赤霉病的,有的是高产的,有的是早熟的,通过品种合理更替、优化配比后,岔开小麦的成熟期,可以缓解因同一时间、同一品种大面积收获或栽插时造成的能源、人员、农机、烘干设备等紧张状态,让农忙各步骤衔接地更紧凑和顺畅。”太湖水稻示范园生产服务中心副主任蒋珑介绍,今年园区小麦种植面积共有1000余亩。
水稻育秧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一旁的田块中,工人正将育好的秧盘搬进秧田里。“计划从6月9日正式开始机插秧工作。”蒋珑表示,今年园区升级了水稻育秧中心,使水稻秧苗的暗化催芽环节效率更高,助力苗齐苗壮。
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各地共调配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育秧流水线和插秧机等农机装备共6000余台套,全力保障夏收夏种工作顺利进行。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完成小麦机收16.3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4.4万亩、生态型犁耕深翻1万亩,秸秆离田3万亩,烘干小麦3万吨。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