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上午,2024“恒久青绿 生态无锡”艺术巡展在市民中心正式拉开序幕。巡展包含35幅艺术作品和3件艺术装置,通过3个主题的篇章来展现无锡市生态环境演变历程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本次展览根据时间脉络,分为“重生”“新生”“共生”三个章节。“重生”通过摄影作品展现无锡的过去和现在,记录了历史的痕迹和向绿求变的意志;“新生”以水墨画作品描绘当前的无锡,展现出现代与传统交融的生态画卷和无锡环境治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共生”运用AI油画作品展望未来,展示科技与自然融合下的美好愿景。比如,通过小溪港的对比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环境蜕变过程,曾经的小溪港是紧邻太湖大堤的一处渔船港口,后逐渐形成鱼市,经营中产生大量废弃物。随着综合环境整治的推进,现在这里已经退渔还湖,成为美丽的湿地公园。
无锡是鱼米之乡,此次巡展在摄影作品的选择上,与“水”相关的作品会多一些,比如“水里养鱼、水上发电”的“渔光互补”、水中治藻场面、展现生态农业的锡山区鸡头米采摘瞬间等,能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无锡生态修复的过程及成果。3件艺术装置中,作品《修心》通过大地母亲分割的心脏造型,象征环境的受损与修复;《大地之声》通过六种自然界的原声,让观众感受共生之美;《生态之界》用色彩表现环境世界。巡展最开始的瓦楞纸装置以灰白色为主,代表了塑料污染和雾霾,到最后结束的时候,瓦楞纸装置以绿、蓝等自然色为主,代表绿地、森林、海洋面积的增加,人类产生污染的减少。
记者在展厅中比较隐蔽的地方,还找到3处未作介绍的作品。据悉,这是想让观众自己发现的“小惊喜”——太湖银鱼、桃花水母、地衣这三样是太湖中的宝贝,去年,消失多年的桃花水母、白鹭、地衣等对生存环境有着很高要求的敏感物种被检测到大量回归,这反映出了太湖水质的持续改善。
据悉,此次巡展将维持到6月底,后续将结合生态文明“四进”活动进行巡展。 (吴雨琪/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