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宝宝昨晚被蚊子叮了一下,我见不太严重就涂了点药膏,结果今早整条胳膊都肿了。”6月10日上午,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吴志强的诊室已排起长队。据其看诊统计,近一周内,皮肤科接诊的虫咬皮炎患者接近100例。“这类病例每年从3月份开始出现增长趋势,5-6月份形成就诊小高峰。”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袁丞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4月到11月都是虫咬伤的高发季节。“据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蛇虫咬伤门诊统计,2024年5月已收治约600例咬伤患者,其中90%以上都是虫咬伤患者。”
“虫咬伤包括蜱虫咬伤、蜘蛛咬伤、蜜蜂咬伤、飞虫咬伤等不同情况。”袁丞达表示,杭州市中医院接诊了3例蜘蛛咬伤的患者。“蜘蛛咬伤后的1-2天症状不明显,几天后可能会出现大片红斑或局部的皮肤坏死,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发烧、全身性的红斑丘疹等症状。”
吴志强解释,随着春夏季气温逐步攀升,昆虫也随之活跃,在草地、树林等野外环境游玩或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常易发生虫咬皮炎。“气候变暖不仅延长了昆虫的活动周期,还使得它们的繁殖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虫咬伤的风险。此外,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也会为昆虫提供更多的栖息地,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昆虫。”
婴幼儿是虫咬皮炎的高发群体。吴志强介绍,孩子们户外活动频繁,汗液分泌旺盛,自然成为蚊虫的“首选目标”。加之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对虫咬的反应尤为强烈,往往造成更严重的炎症表现。而且,孩子们在玩耍时容易忽视被叮咬的事,错过处理的最佳时机。
面对夏季虫害,选择适合的驱蚊产品是保护儿童免受虫咬的关键。吴志强说,“市场上的驱蚊产品种类繁多,核心成分有以下4类:避蚊胺,作为经典成分,虽有效,但儿童使用需严格控制浓度,6个月以下婴儿不宜使用;派卡瑞丁,刺激性较低,适合敏感肌肤人群使用;驱蚊酯,几乎适合所有人群;柠檬桉叶油,成分虽较为温和,但3岁以下儿童谨慎使用,以防潜在的过敏反应。”
(健康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