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复旦首位视障硕士研究生朱苓君毕业从教

她回家乡无锡做盲童“手杖”

  朱苓君

  看不见的朱苓君,活成了一束光,照亮自己和他人。

  这个夏天,复旦大学首位视障硕士研究生朱苓君顺利毕业,即将踏上无锡的教育岗位,做家乡盲童们的“手杖”。6月21日,朱苓君就读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以下简称“社政学院”)与她即将入职的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签署合作备忘录。温暖与大爱,因她延续。

  不断突破,拥抱精彩世界

  “培养朱苓君的过程让我发现,原来残障人士有那么大的潜能,可以一步步突破自己。”朱苓君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赵芳感慨道。

  盲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和正常的同龄人相比,面对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需要朱苓君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为了练习盲文,她磨出了满手老茧。中学期间,为了帮助她提升薄弱学科,达到普通学校同龄学生的水平,父母买回不少教辅资料为她朗读题目,让她用盲文把题目“抄”下来再做练习。

  2018年,朱苓君考取华东师范大学,4年后被保研至复旦大学继续深造。她赢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在大学里,没有盲文课本,无法读取课上的图表信息,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朱苓君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赵芳发现,朱苓君从未缺过一次课,凭借着勤奋、坚强、毅力成功应对所有挑战,不断突破自我,变得越来越自信。在复旦大学的两年里,她获得了“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荣誉。

  在朱苓君看来,同等的教育能为残障人士增能赋权,体现他们的尊严与价值,是让大众破除对这个群体刻板印象的有效方式。“视障人士如果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突破信息差,就有更多机会融入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朱苓君说。

  一路求学,铭记身边关爱

  回望自己的求学生涯,朱苓君说,自己能走到今天是有一群人在背后默默支持,要感恩的人太多了。在上海市盲童学校和华东师范大学求学时遇到的褚英、黄晨熹等良师是她的引路人,复旦大学校友何佩鑫、陈晓明夫妇资助她购置了盲文点显器和电脑,学长和同学帮她查阅部分文献、排版作业,食堂工作人员细心领她去空座位就餐……源源不断传递的温暖和善意,朱苓君都记在了心里。

  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朱苓君特别感谢两个人——导师赵芳教授、社政学院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夏学花。临别前,朱苓君向她们赠送了感谢贺卡。在朱苓君心目中,拥有非凡人格魅力的赵老师不顾已经非常繁重的工作,不辞辛苦地在学业上指导自己,在生活中关爱自己,是她心中的榜样。“我虽然看不到您的模样,但在我心中您就是最美的老师。”朱苓君对导师的“表白”,让全场动容。

  硕士研究生阶段课业十分繁忙,朱苓君依靠读屏软件学习,与其他同学相比,耗费的精力更多。巨大的学业压力让她一度产生了延期毕业的想法。当夏学花听说小姑娘压力很大时,主动约朱苓君吃饭、谈心,倾听她的难处,给她鼓励和信心。不久后,夏学花得知朱苓君准备毕业论文开题。当她再一次约小朱漫步校园时,能明显感觉到自信的朱苓君回来了。

  大爱延续,无锡特校接棒

  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副书记谢韵在复旦大学见到朱苓君,立即送上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和毕业礼物——特校学生亲手绣的帆布包。“我能摸到上面的花,一定特别漂亮,谢谢!”即将入职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朱苓君笑容灿烂。

  6月21日,复旦大学社政学院与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帮助特殊学生树立“助人自助”的理念,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系统化培育,提升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毕业是新的开始。赵芳对朱苓君满怀期待:“希望她用生命之光影响更多人,特别是残障人士,让他们同样活成一束光。”朱苓君说,她将发挥自己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科学、精准地评估盲童的学习生活需求,链接多方资源,帮助他们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也会用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给予盲童家庭更多心理支持。她还希望成为残健融合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更多残障人士被社会接纳、平等对待而努力。“带着爱与温暖,我将继续勇敢前行,努力为家乡的特教事业和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价值。”她说。

  (陈春贤/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