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进一步提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总量18045万户,其中民营企业5517.7万户、个体工商户12527.3万户。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所有经营主体的比例从2019年的95.5%增长到96.4%。

  “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进一步提高,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更加便利,市场活跃度较高。”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过去,一些学校的保险都委托给指定的保险公司,我们想竞标成功非常困难。现在,当地监管部门对这些限制竞争的行为立案调查,维护了市场公平,这样企业才能敢闯敢投。”某市一家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李悦说。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牵头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3296件,罚没金额5.82亿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葛龙说:“公平竞争是市场运行有效的基本条件,要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持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增强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促进生产经营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用就有了“污点”,在贷款申请、招投标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工作,修订《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推行信用修复网上办。北京、云南缩短信用修复办理时限。江苏开展信用修复“一对一”提醒服务。安徽探索实施“承诺容缺”“承诺免查”“即申即办”三种信用修复模式,以承诺助力信用修复,同时设立“信用修复驿站”,提供注册登记、信用修复一站式服务。

  截至去年底,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累计为各类经营主体修复行政处罚信息85万条,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496万条,修复个体工商户经营异常状态1776万户。依法解除这些经营主体在招投标、投融资、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的限制,释放经营主体活力。

  接下来,市场监管总局将以涉企收费治理为重点,加大治理力度,从严查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同时,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管执法与政策制定的良性互动,推动结构性降费政策完善和优化。(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