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各种防虫、防晒、防暑“神器”成为市民常备的消耗品。然而,不少市民表示,在使用这些“神器”为夏日“保驾护航”后,新的疑惑产生了。防蚊手环、蚊香、防晒喷雾……这些容易混淆的“夏日垃圾”该怎么扔?
“用完的防晒喷雾到底扔哪里?”市民小李告诉记者,遇到疑惑后,自己在网络上搜索答案,却越搜越迷糊,“分类各不相同,有的说是其他垃圾,有的说是可回收物,还有的说是有害垃圾,而且都没有解释分类的理由。”此外,锡城一小区垃圾投放屋的指导员阿姨也表示,随着高温到来,不少市民在垃圾分类时,遇到了困难。“主要是防暑防晒用品,还有防蚊虫的,以及一些新型的产品,因为种类繁多,有时候我也需要想一想或者问一问才能给出指导。”
指导员阿姨介绍,在这些防虫、防晒、防暑产品中,有一部分较为容易区分,如蚊香、防蚊手环、防蚊贴、艾条等属于其他垃圾,电蚊香液因含有拟除虫菊酯类的化学成分,属于有害垃圾,防晒衣、防晒帽、冰袖等属于可回收物,至于防中暑神器“藿香正气水”等药物,因为内含有化学成分,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所以喝完后的瓶子应投入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内。“市民爱吃的雪糕,包装袋和雪糕棍都可以扔在其他垃圾容器。”还有一部分则需要稍微区分一下,如电蚊拍,本身及其部件属于可回收物,但是要拆掉电池进行投放。“电蚊拍的电池中,除了无汞碱性电池是其他垃圾,其他的电池都属于有害垃圾。”
对于疑惑较多的防晒霜、防晒喷雾用完后的空瓶,记者询问市城管环卫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原则上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外包装属于有害垃圾,所以一般将防晒产品的瓶子归类为有害垃圾。“除非能够完全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就不属于有害垃圾。”
采访过程中,还有市民提出疑问,遮阳伞不知道怎么扔。从事分类回收的业内人士介绍,遮阳伞常被市民误认为可回收物,但其实它们一般由多种材料制成,伞布通常是聚酯纤维或尼龙,为了增加防晒效果,还会在表面涂上防晒涂层。伞骨则由金属制成。“因其组成材质复杂,回收利用成本过大,所以不作为可回收垃圾处理,属于其他垃圾。”
夏日高温,垃圾处理不当容易产生恼人气味。在此,也呼吁大家防暑的同时,更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并及时投放。如在分类时遇到疑惑,可以寻找小区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屋处的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询问,确认无误后再投放入桶,共创洁净家园。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