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炙烤着大地,万物似乎都在寻找避暑的港湾,而关乎国计民生的粮食储备能否安然度夏?在国家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单位江苏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的智慧粮仓之中,不仅有对抗酷暑的“凉”招,更有科技赋能储粮的新篇。
针对夏季粮温飙升、虫害滋长的难题,无锡粮储探索出粮食产后收储保质减损与绿色智慧仓储的“密钥”。其中,成品粮低温库作为国内首个全自动机械化立体库,以其“智慧大脑”守护着每一粒粮食的安全。在成品粮低温库控制室的大屏上可以看到,库内货位的分布情况、某日的出入库量和目前库内储存的总量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成品粮低温库的总仓容是8000吨。仓内货架一共有11层,共有12个货位,屏幕上每一格小方块就代表了每一个1吨重的托盘位,小方格呈现蓝色就代表该货位有大米在存储中,小方格上的数字代表它所处的货位号。”仓储业务部部长刘海燕介绍,在出入库作业时,面板上会显示该批次每一托盘大米的信息以及当天出入库作业的产量。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入低温库一探究竟。一推开低温库的大门,一股凉意瞬间驱散了室外的酷热。在8台工业级空调机组的给力作业下,此时电子温度计显示的库内温度是18.3℃,湿度是69.2%,这个温度对于大米存储来说刚刚好。
1排24列/DW2、6排28列/DW01……粮库11层立体货架上贴着一个个不同的编码用以区分不同的货位;每一个托盘侧面则贴着一张专属条形码,这相当于每一垛粮食的“身份证”。“通过这些编码可以了解到每垛米在入库时的信息,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时间、入库时间等。与之对应的,轨道、每个货位上都有感应器,依靠传感器等识别信息,通过收发系统将粮食精准发送到指定位置。”成品粮油保管班班长龚超介绍,在智能化出入库收发系统、码垛系统、水平输送系统、货架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仓库控制系统、RGV小车、四向穿梭车、快速垂直提升机等智慧粮储系统和设备的加持下,偌大的低温库只需要3~4人就可以轻松实现成品粮的智能化出入库、绿色安全储存和快速调拨。“以一个批次30吨大米入库作业为例,原先从装卸、码垛到堆放需要7~8个工人才能完成;采用智能化系统后,现在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完成入库和出库的流程,仅需3~4个工人就能完成这项工作,大米出入库速度可达每小时40吨,安全作业性也得到了提高。”
散粮仓储则以另一番技术展现出储粮智慧。国储库二期散粮平房仓就巧妙运用国内先进的双层顶自然通风屋面架构工艺,利用屋面坡度产生的高差及百叶窗的设置使隔热层内空气形成风压和热压压差,形成类似烟囱效应,将酷暑拒之仓外。“新建平房仓与一期平房仓在同等气温条件下比较,仓温同比可降低3℃~4℃,上层粮温同比降低2℃~3℃,有利于降低能耗,节能减损。”刘海燕介绍,新建的散粮平房仓还集约化运用多参数粮情测温、横向通风、充氮气调等绿色储粮新技术,以达到杀虫、抑菌和延缓储粮品质陈化,实现绿色储粮目的。
与此同时,结合多参数粮情监控系统,工作人员也加强了对粮食的粮温、粮质、虫害等粮情的检查力度,做到特殊情况突击查、大风大雨随时查,随时掌握粮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储粮安全。(晚报记者 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