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团决赛最后一轮单杠赛前,多数人都认为中国队胜券在握。时隔12年,继伦敦奥运会后,人们终于又看到了那道耀眼的曙光。依稀光芒里,中国男团骄傲呐喊,尽情享受重夺体操男团奥运冠军的幸福与荣耀。然而,苏炜德的数次失误,彻底砸碎了所有人的梦。
时也,势也。造成遗憾的原因,不止在苏炜德一人。比如说,假如中国队有足够多的优秀全能选手,或许在确定参赛名单时,中国体操能有更大的选择面。
这是一支由“国内最好的选手”组成的队伍。巴黎奥运会中国体操男队派出邹敬园、张博恒、刘洋、肖若腾、孙炜,基本保留了东京奥运会获得男子团体季军的主力阵容。候补运动员为尤浩、兰星宇、苏炜德、侍聪。
在巴黎奥运会男子赛台训练时,来自无锡的老将孙炜脚部意外受伤,中国队紧急启用替补队员。这一幕,仿佛伦敦奥运会的重演。在候补名单里,苏炜德擅长的项目与孙炜相似,有自由操、跳马、单杠等,正是中国体操队男团比赛所需。只可惜,最终被选中的苏炜德,没能复制郭伟阳在伦敦奥运会上的“临场救火”。
里约奥运会遭遇“零金滑铁卢”后,时任体操中心主任罗超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曾说:“按照现在传统体校、体工队模式的人才存量,估计只能勉强撑到2024年。”得益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得天独厚的时代红利,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中国体操尚能蹭到一丝余温;2024年巴黎奥运会,无论是教练员、官员还是运动员,那些熟悉的身影早已逐一远去。
体操何时能全面重返校园?怎样能让更多孩子在体育竞技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基层优秀教练该如何培养?如何在国际体操联合会里更好地维护中国话语权?……
还有太多的问题,在等待答案。(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