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上半年能源发展“成绩单”,一组组数据展现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实际成效。当前正值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关键期,相关工作进展如何?能源投资建设情况如何?
“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供应能力稳步提升,能源供需平衡。”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说。目前,煤炭日均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9%,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6%。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8%;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5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截至6月底,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已超过煤电装机。
入夏以来,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最大电力负荷快速攀升。我国加快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统调电厂存煤达2亿吨以上,港口库存也处于历史高位,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跨省跨区通道输电能力持续提升。上半年,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量39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二季度来水明显好转,西南地区水电发电量大幅增加,西南外送电量增速从一季度的同比下降16.1%上升至二季度同比增长72.8%。新型储能装机保持较快增长,提升电力调节能力,进一步夯实了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基础。
此外,太阳能发电、陆上风电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完成投资额约4300亿元。分布式光伏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76.2%。在建核电项目投资平稳释放,新开工项目逐步形成有效投资。抽水蓄能投资增势加快,上半年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30.4个百分点。能源安全保障投资持续扩大。电源、电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批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和电网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大庆、胜利、长庆、西南等陆上主力油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稳步释放,海上大型油气田开发持续形成有效投资。(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