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葡萄丰收的季节,和传统的葡萄园单一种植葡萄不同,锡山区斗山脚下一处生态农场巧妙地将葡萄和火龙果进行套种,不仅迎来了双果盈枝的喜人景象,更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形势下,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现代农业新路径。
上午9时许,一走进大自然生态农场的火龙果大棚,热浪瞬间将人包裹,仿佛身处桑拿房,没几分钟,汗水就直往下淌。此时,大棚内的温度计显示棚内温度已达45℃。“虽然是热带水果,但火龙果也怕‘桑拿天’。”农场负责人吴艳萍介绍,七八月份是火龙果生长最茂盛的时节,现在第三批果实陆续成熟,但连日来的高温炙烤却给火龙果带来严峻挑战,“气温最高时棚内甚至超过50℃,非常不利于火龙果的健康生长。”
今年已是大自然家庭农场种植火龙果的第12个年头,往年农场采用遮阳网来调节棚内温差,但需要随时根据天气和气温的变化来遮盖或是撤去遮阳网,费时费力。“一直盖着遮阳网也不行,因为火龙果需要阳光,不然会像多肉植物一样疯长叶子而不长果实,所以必须经常人工盖上或撤掉遮阳网,但20多亩大棚操作起来很费事。后来,我看到葡萄叶的遮阴效果好,就尝试把葡萄和火龙果套种,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吴艳萍说。在这里,葡萄藤蔓如翠绿的华盖,巧妙地为火龙果遮挡烈日,减少了晒伤的风险。吴艳萍说,要是没有葡萄的遮阴效果,在今年如此炎热的天气下,火龙果很难挂得住果。“你看那边几排没有葡萄藤的遮阴,火龙果的叶片已经受伤变黄了,果子也没挂住,全部黄掉了,估计至少减产一半。”
双果套种不仅为火龙果撑起了一片凉爽的绿荫,更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在这片近8亩的套种实验大棚里,一排排火龙果和阳光玫瑰间隔而种,两种作物在相互依存中茁壮成长。“火龙果大棚一直用羊粪、鸡粪等有机肥,土壤比较肥沃,所以去年才种上的葡萄,今年就已经有了好收成,预计亩产能达到4000斤,品质不错。今年火龙果的亩产预计有2000斤左右,而且果形也比往年大,单果平均重量可达8两左右,大的能有1斤多重。”吴艳萍介绍,在火龙果行间套种葡萄,既可以减少果园水分和肥料损失,还可以防止杂草生长,而且两种作物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大棚上下空间,有效节约土地利用面积,亩产的经济效益可翻一倍,增产增收的同时还能分摊一部分风险,可谓一举多得。记者注意到,棚下还有一群大鹅在悠闲踱步,不时啄食杂草,它们不仅除去了杂草,其粪便还为果园提供了天然的有机肥。
日出而作,日落不息。大自然的馈赠在果农们的辛勤耕耘下化作了舌尖上的甜蜜。每天凌晨4点多,果园的果农们便踏着露珠,开始了采摘、包装工作。9点多开始果树管理工作,有人小心修剪着葡萄的枝叶,确保阳光和空气能够充分穿透过来,促进葡萄的成熟;有人蹲着身子为火龙果修芽,确保每根枝条上只保留一个果实;还有人在给葡萄更换套袋,取下纸袋换上绿色半透明的塑料套袋以增加光照,让葡萄的甜度和色泽更上一个台阶。夜幕降临,果园并未沉寂,果农们还得为在夜间开花的火龙果花进行人工授粉,为下一茬的丰收做好准备……
(晚报记者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