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教育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程佳

  小邓(化名)是一个在课上时常不能静心听讲的男孩,每天都有不同的孩子向我“控诉”小邓的问题。当发现和孩子谈心、和家长交流都没有明显效果的时候,我和任课老师决定去小邓家中家访。

  在这次家访中,我们看到了小邓的成长环境与家庭关系。小邓一家住在离学校不远的自建房中。年迈的太奶奶虽已白发苍苍,但笑容满面,精神很好。爷爷奶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热情质朴。除了小邓和爸爸妈妈,家里还有一个牙牙学语的妹妹。在与小邓家人沟通的过程中,妈妈抱着妹妹,当妹妹被窗外的小鸟吸引住时,妈妈抱歉地笑了笑离开了座谈会。这时,我发现家人们的注意力也分散了,而小邓情绪低落。

  日常话题谈完后,小邓带我去房间参观。他的卧室旁有一个小书房,摆放着两张桌子,一张桌子上放着爸爸使用的电脑,另一张上放着小邓的学习资料。“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打游戏不会发出声音,有时候怕他磨蹭,会时不时看看。”小邓爸爸这样说。妈妈处理好妹妹的事情后也走进了房间,小邓的注意力再一次转移到妈妈身上,我能感受到他很渴望得到妈妈的关注。

  在交流与观察中,我猜测孩子成长出现问题与家庭有关:代际教养间的矛盾和二胎家庭的矛盾。小邓犯错时,爸爸会比较严厉,而家中老人对孩子有些溺爱。在我们离开前,一个细节印证了猜想:晚饭做好后,小邓提出想吃馄饨,奶奶立刻准备去买食材,但爸爸不赞成。家庭成员间不同的教育方式没能解决现存的问题,亲子关系也逐渐疏远。在我们提出爸爸转变严厉的教育方法时,爸爸也表示,希望我们多和家中老人沟通,不要在他教育孩子的时候无理由袒护。

  如何让小邓更好地成长?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空间。从物质空间来看,小邓拥有充足的玩乐休息空间,也有学习空间,但学习空间常常会被家长的娱乐行为打扰。此外,小邓成长的精神空间显然不够。他渴望妈妈的关注,但妈妈经常因为照顾妹妹而无法马上回应,所以小邓内心不踏实,注意力常会分散,这样的情况也延续到了学校。

  在我和任课老师的建议下,小邓爸爸的书桌上多了一些育儿书,小邓学习时,爸爸在一旁安静看书,书房成为亲子互动的空间。妈妈会给予兄妹俩平等的重视和关心,家庭成员也共同承担照顾妹妹的责任。爸爸尝试改变教育方法的同时,长辈们也在改变,及时批评,多多鼓励。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小邓在学校表现得越来越好了。虽然他偶尔还会犯些小错误,但成长需要时间和空间,我们期待小邓在未来成为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