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济苍生,精准施治冲百强。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这座生命之岛上,1000多名医师日夜守护着百姓健康。医院以优质服务、精湛技术、尖端设备,为患者强势重燃生命的光彩。2022年医院国家监测指标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中排名107,等级A+。
精确“到分”
服务提升新维度
“这里的手术做得又快又好。”8月15日下午5:00刚结束手术的腔镜外科患者黄先生(化名)被送到病区。“听说我父亲是今天床位医生的第5台手术,我们都做好了晚上等待的准备,没想到这么快。”黄先生的子女高兴地说。
07:20手术室工作人员至病房接患者;07:30患者进入手术室;08:00患者进入手术间;08:10手术一助到手术间,医麻护三方共同核查患者;08:30主刀医生为患者划皮,手术开始。这是市人民医院一个首台手术的日常。炎炎夏日,这里的手术室也是一片“火热”。今年5—6月,医院手术室每个工作日约完成140~150台外科手术,为了满足患者需求,手术室、麻醉科、外科各科室、供应室、保障部门都加班加点,但是经常有手术要夜间、甚至凌晨才能结束。
“我们医务人员更早一点,患者就能更早结束手术,早点回到病房,减轻家属的焦虑。”医务部主任沈伟介绍了医院开展的一系列手术效率提升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手术效率提升工作,并将此项目列入医院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重要举措。医院组织医务部、护理部、人力资源处、药学部、医学工程处、总务处、手术室、手术科室部分主任等参会共同讨论,形成手术室效率提升工作方案,并通过信息监测系统对各时间节点进行采集、分析、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麻醉医生原来是7点50左右到手术室准备。为了提高手术效率,7月起,我们最早的一拨麻醉医生和护士7点就开始工作。”麻醉科张昕主任介绍,第一批麻醉医生和护士到岗后就开始根据当日手术的安排,准备各类药物和器械,迎接首台手术的患者。向时间要效率,除了首台手术的提前,在院部的指挥协调下,大家还缩短了每台手术之间的衔接时间。原来每台手术之间的时间大概在30—40分钟,现在压缩到20分钟以内,手术效率整体提高。
“中午有自助餐、夜里有夜宵小灶,困了来一杯柳叶刀咖啡,肚子饿了随时都有牛奶、饼干,我们人医手术室的后勤保障没得说。”晚上7:30刚结束手术的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宣枫,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馄饨,非常满足。医院从流程优化角度为大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不断完善手术室硬件配置,为患者手术设置专用电梯,还从关心关爱职工角度出发,安装了冰箱、电动躺椅、直饮水机,在手术室休息间开设柳叶刀餐厅,升级爱心驿站,让员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市人民医院手术全流程节点精细化管理,让手术更提早一点、让衔接更紧密一点、让患者更安心一点。
组团“把脉”
精准施策新篇章
“人民医院的肿瘤MDT(多学科联合会诊)团队真牛,五六个大主任为我组团治疗,我的肿瘤被他们轻松‘拿捏’了。”8月16日胃肠外科患者朱先生(化名)开心地和家人一起出院回家。一个月前,60岁的朱先生感觉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有的时候一天解十几次,并且大便变细、带血。女儿听说后立即带着父亲到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经过肠镜及磁共振检查诊断为直肠癌局部晚期,肿瘤比较大,还有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难度大。医院立即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经过肿瘤内科许隽颖主任、胃肠外科沈伟主任、肿瘤放射治疗科姚元虎主任、医学影像科方向明主任、病理科李霞副主任医师等专家的慎重讨论,建议朱先生先做放疗和化疗,等肿瘤缩小之后再开刀。
朱先生转入肿瘤放射治疗科进行治疗,姚元虎主任团队勾画放射治疗靶区,并为他制定化疗方案。在接受治疗一个星期后,朱先生发现大便没有血了,每日解便次数也逐渐恢复正常。放化疗结束后,复查磁共振显示直肠肿瘤缩小了2/3以上,转移的淋巴结数量也减少了。在胃肠外科,沈伟主任团队为朱先生行直肠癌切除手术,并且保留了肛门功能。“太好了,我又可以正常地生活了!”朱先生对治疗的结果很满意,并且开始憧憬出院身体恢复后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