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无锡正式出伏。近两天“秋老虎”的脾气还算温顺,随着久违的凉风一起回归的,还有硕放街道的大墙门书场!
·吸引力“出圈”无锡
暂停近20个月后,今年夏天硕放大墙门书场终于在硕放街道文体服务中心重新开放,8月16日至30日期间,长篇评话《康熙皇帝》每天都将准时上演。阿公阿婆们的消暑方式很简单,两只手能数得过来的几部经典剧目,总是在漫长的夏天里翻来覆去地看。
在无锡南边开了十几年的硕放大墙门书场,吸引力一直蔓延到无锡市中心乃至苏州市,相距遥远的票友依旧愿意每天坐着公交车,准时赶到大墙门书场听书。书场日常的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有近200人。即使在暑假期间,部分老人因为要在家照看孙辈不得不缺席,现场的座位依然被坐得满满当当。票友最早的10点钟就已经抵达,而最佳观演位便是早到的奖励。硕放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来听书的老人都是忠实票友,大家自有一套默认的听书规矩:但凡演出期间台下有动静,就会被他们默契地“请”出去。
电视机里的评弹节目,表演者多是一位阿姨搭一位叔叔,大墙门书场的评弹老师却是一位姐姐搭一位哥哥,两张年轻面孔唱的吴语弹词,一样能俘获台下一众资深老票友的软糯。
·来书场里找童年
20世纪,评弹在无锡非常红火,“江南书码头”的美誉由此而来。硕放老居民张新根说,以前沿着河道边,书场是相当多的。而大墙门书场的名字,便是硕放的旧称。
2015年,硕放街道获评“中国曲艺之乡”,大墙门书场也在不断推出和本土文化相关的原创作品。作为硕放的惠民项目之一,在现在这样的暑热天气,家里的老人来到大墙门书场,可以免费享受空调、茶水,书场也配备了防暑降温药品和便民医务室。
“70后”的“老无锡”莫老师回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是她小时候在书场里最期待的一段话。密密麻麻坐满票友的书场纪律比班主任的课堂还要严格,小孩调皮捣蛋影响秩序,回家免不了吃一顿“竹笋炒肉”。上课的时候至少还能独享一把椅子,为了省一份五毛的茶位费,她只能挤在外公外婆中间听书。无锡人对听书的痴迷和重视,和现在我们提前蹲点抢票、做攻略,出席一场在大剧院上演的音乐剧的热情是一脉相承的。
·书香气满满的墙门书宅
大墙门书场楼上,还有一间“墙门书宅”钟书房,来听书的“老宝贝”可以带上家里的“小宝贝”,在这度过书香气满满的一天。
墙门书宅钟书房位于硕放街道文体服务中心三楼,贴心设置了各种款式的自习座位,可以任意挑选,满足亲子、朋友、情侣各种排列组合的座位需求。
钟书房入口,摆满了新书。墙门书宅就像孩子们的阿拉丁神灯,大家在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留下想看的书名,就真的能在这里借阅到纸质书籍。坐下来,两只手捧着的不再是手机,而是泛着油墨香的纸质书,阅读的成就感就是翻过一页页纸张能摸到的厚度。
(孙妍雯/文 实习生 唐恩/摄)
·书场预告
8月16日-30日
长篇评话《康熙皇帝》
9月1日-15日
长篇弹词《飞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