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研学游市场异常火爆。随着各类机构、旅行社等相关平台的入场,尚未受到严格监管、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的研学游市场也乱象频出——“走马观花式”的拍照打卡,收了高昂的团队费却仅仅去一些免费的文博馆、高校参观……研学游都是“割韭菜”吗?研学游到底值不值?记者采访了包括学生家长、研学机构负责人、暑托机构负责人、在线旅游平台相关人士、旅游行业研究人士等,试图分析研学市场乱象产生的原因、探讨研学游市场该如何规范。
“万物皆可研学”
研学游市场发展至今,从参观高校文博馆到各种手工体验,从打卡名胜古迹到上山下乡劳作……各种类型的产品让家长们眼花缭乱。记者搜索发现,除了常规的名校游、文博馆游、名胜古迹游等,还有飞机研学、铁路研学、地铁研学、桥文化研学,可谓“万物皆可研学”。
“一到寒暑假,朋友见面都会问一句‘去哪儿玩?’”早在6月,梁妈妈就给孩子在家门口的绘画机构报了一个8月份的浙江安吉研学夏令营。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指出,研学游是每年暑期的重要出游主题之一。在目的地选择上,历史文化名城是暑期研学游的首选,北京、西安等地人气较高;去中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地标景区,也受到不少亲子研学游群体的青睐,拥有重量级“国宝”的历史博物馆热度持续走高。
随着出境游的增长,出境研学游的数量也在增长。携程旅行网工作人员表示,与去年相比,暑期海外研学游的需求有显著增长,英国和新加坡成为今年暑期海外研学游的热门选择,游学方式主要以提升语言、沟通和实践能力的夏令营为主,参观美国常青藤名校的夏令营也颇受欢迎。
孩子们坐路边玩手机
“研学”的项目越来越多,质疑也越来越多。代价高昂的研学游回来,孩子们真的有收获吗?
“七八年前,我儿子小学一年级跟某外语学校去美国14天,花了5万多元,如今问孩子有什么印象,他却什么都想不起来。到了美国,水杯、书包、雨伞、钱包接连丢失,孩子天天哭着给我打电话要回家。我感觉自己既花了钱还不省心。”有网友回忆道。
还有网友称,她参加了某天文馆的研学游,但没坚持下来就带孩子回家了:“馆内挤得水泄不通,很多项目都没办法体验。孩子热得脸颊淌汗,里面乱糟糟的,老师感觉也快绷不住了。”
更多网友表示,暑期旅行途中遇到的研学团对学生疏于管理。“在西安旅游时,见到好多研学团。兵马俑里面40℃,没空调,还人挤人路都没法走,更别提听讲解了。好多孩子坐在门口玩手机打游戏,在家不允许打游戏,出来没人管,你觉得孩子会告诉家长真实的情况吗?”有网友称。
对离开家长的学生们而言,上万元的境外研学游也同样是“玩手机”。有网友发帖称,在英国伦敦遇到一个游学团,半个月的时间价格约6万元,孩子们“清一色坐在路边或草坪上玩手机游戏、刷视频”。
相对应的,也有比较成功的研学游项目。今年8月10日,来自广州市的近200名青少年出发前往澳门,深度参与澳门科技人文主题研学一日游活动。活动包括打卡澳门三大科技人文体验:澳门大三巴、澳门科学馆、澳门大学。澳门科学馆和澳门大学都安排了官方专业讲解,学生还能跟澳门学子进行深度交流,了解澳门大学办学历史等。随团的广州高二学生黎同学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其中,也诚挚邀请港澳青少年多来广州看看,增进友谊。”
忙于工作的黄先生告诉记者,这个暑假,孩子参加了英国哈利波特主题夏令营,15天的费用3万多元,“价格比较实惠,住在英国的一所学校里,各个国家的孩子在一起也能增加文化交流。”
如何选择研学产品?
有网友认为,研学游是在贩卖焦虑,一些家长是单纯地想把孩子打发出去,让自己轻松轻松。一些研学项目设置得不合理,比如,又骑行又攀岩的“运动研学”,这些运动不是一天或者几天就能入门的,别指望玩这一趟就能学到东西。“还不如腾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件事、实现一个目标,而不是撒手把孩子扔给别人。”
还有网友表示:“孩子和我出来,吃喝玩都让她和别人交流,自己探索交通路线。到了国外,一些单词多看几遍就记住了,对话多听几遍也会了,寓教于乐学到很多知识。所以,孩子的教育还是应该掌握在父母手中,而不是交给研学团。”
程超功认为,研学游产品对于开发机构的师资力量有较高要求,研学团的接待业务一般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旅行社承接,产品的定价由产品内容、行程等组成要素来决定。企业需要自觉提升产品质量,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大局。在消费端,家长也需要提高分辨能力,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认知,选择更符合自身需要的产品类型。(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