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二泉月·书苑

一个值得研究的标本

《生生不息》读后

  | 张新宇 文 |

  每个人的成长都与时代相关,80后出生的大学生毕业后乐意去外企民企,00后出生的大学生拼命考研考编考公,而1950年左右出生的人能上大学与高中者寥寥无几,因为1966—1976年内地停止了高考,他们很早就走上社会,当时一句话很潮:“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1948年初出生的秦怡生终生与大学和高中都无缘,他15岁初中毕业不得不回到家乡宜兴前观村搬泥巴,就像他的先辈一样,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但这位种田能手却在36岁时调转了人生航向,随大流办起了一家村办企业(后更名为天音、德纳),用几个坛子搞起了化学试剂。

  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的元年,这一年,中国诞生了飞乐、科龙、海尔、联想、南德、四通、喜临门、容声、德力西、正泰、健力宝、万科、荣事达、天桥百货。如今它们有的成为世界500强,有的在大浪淘沙中隐入尘烟。

  当时的秦怡生根本不可能知道天音公司有上述“同龄企业”,无意中这位农民的华丽转身踩上了时代的节奏。

  可万事开头难。为了把产品推销出去,他骑上单车,花几个小时来到常州、无锡,觍着脸求国营纺织厂试用村办企业的产品,在计划经济的缝隙中为小共同体挣一点碎银。

  这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村办企业能活多长,秦怡生也没有多大信心,但不管怎样,一定要让它活下去并让它长大。

  当1990年代中国告别短缺经济后,众多“人高马大”的国有企业纷纷关门歇业,成千上万的民办企业、乡镇企业“不见人影”的时候,天音却风生水起。

  天音公司为何能做大做强?显然同其灵魂人物秦怡生有极大关联。秦怡生也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标本。

  乡镇企业是中国一个独特的存在,而无锡是乡镇企业的高地,其产值曾占无锡经济总量的一半。对苏南乡镇企业的研究还远不够,汪春劼教授这本《生生不息:秦怡生与他的头部公司》把天音作为个案,叙述其37年的成长史,有助于人们避免对乡镇企业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该书作为一本人物传记,不同于文学类传记的夸张与赞美,保持着客观立场,秉持着不过誉不溢美的原则,从时代大背景出发,结合多方资料,旨在为读者呈现出清晰的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

  全书文笔质朴,以生动的叙述和详实的资料,将秦怡生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8个篇章——“种田能手”“乡镇企业家”“以商促产”“行业明星”“泰山崩于顶”“重振雄风”“全能型企业家”和“烈士暮年”,全面梳理了秦怡生74载人生的波澜与艰辛、奋斗与坚韧。

  对于一个文科学者而言,繁杂精细的化学知识是写作的一大挑战。在描述秦怡生发展企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专业性的化学术语,汪春劼教授并没有跳过这些障碍,转而寻求对作者来说更稳妥、更“舒适”的写法,而是下了功夫去学习,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研究,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确保人物形象的立体与支撑。作者的严谨态度和对学术的尊重,使得本书不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一本具有学术价值的历史读本。它让读者看到,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无数乡镇企业家是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是对改革开放时代成就的深度挖掘,是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深情赞歌。

  汪春劼教授对无锡工商名流荣宗敬荣德生昆仲有过深入研究,秦怡生与荣氏兄弟面临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成长经历都大相径庭,但他们都拥有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屡挫屡勇、实业兴国的精神谱系,这也许就是无锡能进入中国经济第一方阵的商业基因。

  在经济竞争更为激烈的当今,理解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变得更为重要。

  《生生不息》,汪春劼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