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 肖雅思
在新学期第一次家长会上,我把一本特殊的笔记本带到会场告诉家长:“这是班级的专属日记,它将带着使命启航。”第一篇日记中,一名家长描述了孩子对未知的校园生活的担忧。因此,“入学适应性教育”加入了我的工作重点清单。
经过为期一周的谈话和观察,我发现班上超过70%的孩子存在分离焦虑。家长也持续在“漂流日记”中表示,孩子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建立友谊。此外,各科老师都反映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习惯未养成、专注度不够等问题。“个体的动荡”带来“集体的不安”,不利于家校协作育人。班级整体氛围略压抑,缺少活力,班级向心力的培养遇到阻碍。
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教育也是“慢”的艺术,具有长期性,也应“顺其自然”,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新生入学迷茫之际,我们应当送儿童“一双飞翔的翅膀”,采取的教育教学手段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要满足学生在该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的需求。
我从“安抚家长,架设心灵立交桥”“浸润书香,构筑衔接智慧角”“诵读儿歌,编织规范启蒙网”三个角度切入,家校联手解决新生“入学适应性”的问题。我通过网络发布指导链接,为新生家长提供新生入学适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成功案例,强调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小学生身份,我陪学生一起读系列图画书,如《我的老师是怪兽》《石头汤》等。顺应学生的天性,我设计了游戏化的“习惯儿歌我会唱”系列活动,让学生唱着儿歌培养好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发生了喜人变化。家校共育效果显著提升,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动力。图画书共读、习惯儿歌同唱等活动立足学生天性,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不露痕迹地达到教育目的,班级成为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