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0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圆满完成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于11月4日乘坐飞机平安抵达北京。据了解,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之后,他们将在京与新闻媒体集体见面。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0时34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2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92天,期间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和多次货物出舱任务,先后开展了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为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进一步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同时,还在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
神舟十八号乘组刷新在轨飞行总时长纪录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4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返回舱11月4日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轨飞行总时长达192天,刷新此前神舟十七号乘组在轨飞行187天的纪录。
神舟十八号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3人均为“80后”,都有过飞行员经历。指令长叶光富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执行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李聪和李广苏均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行任务常态化开展以来,我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飞行时间不断突破。神舟十二号乘组在轨驻留92天,神舟十三号、十四号乘组都是在“太空出差”183天后返回地球,神舟十五号乘组在太空飞行186天,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驻留154天。此前,神舟十七号3名航天员在轨飞行187天。
叶光富成为我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航天员
航天员叶光富在轨飞行总时长达到375天,刷新我国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的纪录,成为目前我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2021年10月16日,叶光富和队友翟志刚、王亚平驾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实现自己首次飞天梦想的同时,进行了个人首次出舱活动。他们于2022年4月16日顺利返回地球,在轨驻留183天,开启了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
2024年4月25日,叶光富作为神舟十八号乘组指令长重返天宫。在执行神舟十八号乘组首次出舱任务中,他与队友李广苏漫步太空约8.5小时,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
自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飞行,到2008年翟志刚乘坐神舟七号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再到神舟十三号实现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我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不断突破。
随着神舟十九号顺利升空,从“60后”到“90后”,我国共有24名航天员飞上太空。未来,伴随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行任务常态化开展和载人登月任务的启动实施,我国航天员将在浩瀚宇宙里创造更多纪录。
神十八带回“太空特产”涉及28项科学实验项目
11月4日1时24分,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本次下行科学实验样品共55种,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燃烧科学等领域28项科学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4.6公斤。
4日上午9时45分许,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第一时间转运至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对返回的生命实验样品基本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后,交付科学家开展后续研究。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介绍,随神舟十八号飞船下行的生命类样品包括斑马鱼培养基、氨基酸、寡肽、产甲烷古菌、耐辐射微生物、石生微生物和地衣等共24种,后续科研人员将进行宏基因组测序,表型遗传分析,蛋白组与转录组分析等,重点开展水生生态系统在空间环境下物质循环机制研究,为构建空间长期稳定运行的复杂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支撑;重点研究微重力效应对密码子化学起源的影响以及怎样的空间环境可能存在复杂的生命分子基础;研究厌氧古菌对地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为生命地外宜居性探索提供关键的先验研究基础;评估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生存极限和耐受性,探讨极端环境微生物向外太空拓展的能力,研究地球生命发生星际传播的可能性,验证岩石有生源假说。
(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