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天下

女子失联12天通风井下获救

丈夫鼓励她“千万别睡,儿子还在找你”

  事发当天,余小梅从厕所出来。

  余小梅掉下去的窄长通风井。

  这是一个六七米深的通风井。没有光,余小梅慢慢接受了黑暗,除了四面水泥墙,没有任何东西。她只能听到蚊虫飞鸣和自己越来越虚弱的呼吸声。

  “她失联了12天。井下没有食物,也没有水。”负责办理该案的石姓民警告诉记者,12天里,工地上的监控没有捕捉到过余小梅的身影,“她独自在井下存活了下来”。

  被困

  凌晨一脚踩空了

  9月24日,是余小梅跟着丈夫冯朝华上工地的第二个月。大楼还在施工,10层以下的砖墙刚砌好毛坯。

  凌晨3点多,余小梅起身上厕所。宿舍在工棚二楼,下到一楼,再穿过一条十多米的户外走廊,才到宿舍楼唯一的厕所。

  但那天,余小梅迷路了。上完厕所后,她拐进了一层最黑的一间房,又爬上了6米多高的脚手架。爬到脚手架顶,余小梅往前一步,踩空了。短暂的滞空感后,她摔了下去。

  痛,这是余小梅的第一反应。因为黑暗,她无法确认哪里受伤了。用手摸的时候,她发现腿被划出了一条大口子,臂肘也有疼痛感。

  那时的余小梅不知道,她掉入了一个六七米深的通风井。她小步试探,微微张开手臂触摸。两侧几乎挨着墙壁,只有凉飕飕的墙面。但是,她摸不到顶。

  冯朝华说,妻子虽然40岁了,但只有10来岁的心智。嫁给他后,小梅跟着他辗转去过重庆、吉林、浙江以及这次出事的湖南工地。

  “小梅很能干。”冯朝华说,从前她做小工的活,一天可以挣一两百元钱。打工之外,洗衣服、烧饭还有家务活,小梅都干得井井有条。冯朝华说,妻子爱笑、性格好,喜欢上别人家串门。

  求救

  迟迟没有人经过

  余小梅说,起初,她想靠自己爬出去。水泥墙壁上坑坑洼洼,她用手指紧紧地扣进去,再膝盖抵住墙壁慢慢往上爬。一次次徒劳无功掉下来,又一次次地尝试,直到手指、手掌、肚皮和膝盖都被磨得发痛。

  余小梅大喊“救命”。喊起来的时候,余小梅才意识到周围有多安静,每一声叫喊的间隙,她听不到任何说话和走动的声音。

  没持续多久,余小梅停止了呼救,因为没有任何回音。在这栋毛坯大楼,工人们完成了这一层的砌墙任务,迟迟没有人经过。

  余小梅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仿佛回到了白天等待丈夫下工的时候。上一顿晚饭,是冯朝华从宿舍食堂打来的面条,“他总是能打到我喜欢吃的饭菜”。

  寻人

  曾经和妻子只隔一堵墙

  余小梅失踪后,冯朝华报了警。他喊来一起打工的伙伴,将工地和附近一两公里的区域都找了几遍。最后一个捕捉到小梅身影的工地监控是9月24日凌晨3点39分,她朝着工地的一个方向走去,直至消失在监控中。那个方向能去许多地方,他们无法判断小梅还在不在工地。

  冯朝华给在重庆铜梁区打工的儿子冯伟打去电话,“你妈失踪了”,平时沉默寡言的他扔出这样一句话。23岁的冯伟没有在电话里多问,也不敢问。挂了电话后,他什么也没带,坐上了最早一班去湖南的动车。

  在余小梅失踪15个小时后,冯伟在工地上见到了父亲。他只觉得父亲更瘦了,胸骨突出得吓人,整个人也没有血色。

  他们打印了300份寻人启事。余小梅失踪的第二天,冯朝华和儿子满县城地贴寻人启事。贴完了,冯伟又加印了800份。为了得到更多线索,在寻人启事“愿意重金酬谢”下方,冯朝华用笔添上了“10万元”。为了显眼,冯朝华把数字描了一遍又一遍。对于这个家庭,10万元不是一笔小数目,是需要外借才能拿出来的一笔钱。

  寻人启事贴出去后,冯朝华每天都能接到两三个线索,有人说在某某县城看到过余小梅,也有人说看到和她长得像的女子。无论线索的可靠度如何,冯朝华都要立马赶过去,在周围细细地走着,再密密地贴一遍寻人启事。

  冯伟说,这些模糊不清的线索撑起他们的希望。他几乎每晚都和父亲反复猜想小梅可能去的地方。只聊这一件事,然后睡去。

  余小梅失踪的第五天,隆回县警方出动了警犬和红外热成像无人机搜寻,但都没有找到余小梅。

  离余小梅最近时,冯朝华和她只隔着一堵20厘米厚的墙。他大喊“余小梅”,但是余小梅没有听见。

  无助

  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井下太安静了。头顶缝隙处透下来一点微光,不论余小梅什么时候抬头,这束光总是在那。余小梅分不清白天、黑夜,也不知道在井下被困了多久。

  一起消失的还有她身上的痛感,取而代之的是饥饿和口渴的紧迫感。井下阴冷潮湿,让余小梅难以忍受。身上仅有的一件短袖无法给她温度,余小梅最终将身体缩成一团,不再挪动。

  幻觉正是在她极度饥饿时出现的。她看到儿子冯伟哭着朝她喊:“妈,你怎么在这个地方。”掉下井后,她第一次哭了出来。

  余小梅说,她得活着,她要和丈夫一起去打工赚钱,还要给儿子买车子和房子。想到这里,她又想哭了,但最终没有哭出来,实在是没有力气了。

  获救

  买了个定位手表

  10月6日下午1点多,工地上的电话突然来了,对方急促地对冯朝华说:“你老婆找到了,在施工楼的通风井里”。

  冯朝华先是不信:“怎么可能在工地上?”他骑着电动自行车朝工地赶去,身上紧张得出汗。

  发现余小梅的是工地上的一名工友。当时他被派去做封墙检查,爬上脚手架后,伸头往里一看,发现了一名躺在预留通风井位置的女子。

  冯朝华终于见到了自己失踪的妻子,在井下蜷缩成一团,“看起来小了一大圈”。

  “余小梅!”冯朝华呼喊的声音有些颤抖,不知道她是生是死。过了十几秒,余小梅的头微微动了一下。冯朝华说:“就这一下,我的心定了下来。”

  他手脚并用,从井上爬了下去。“小梅!”一边叫着,他一边用手轻轻托起妻子的头,让她靠在自己半屈的腿上。“小梅,别睡,千万别睡。”“儿子,我和儿子一起在找你。”冯朝华不停在妻子的耳边说话,轻轻地拍打着她深深凹陷下去的脸颊。“她身上太凉了。”冯朝华紧紧抱住妻子,她看起来太累了,发不出任何一点声音,好在鼻子还有气。20多天后再回忆这个场景,冯朝华还是没忍住哭。

  消防和医院的救护车都来了,在失联12天后,余小梅获救了。被送到湖南省隆回县人民医院时,余小梅身上有的擦伤已经结痂,脚也肿了起来。该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显示,余小梅有多处皮肤浅表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钠血症、高氯血症和高脂血症。

  余小梅的主治医生表示,高钠、高氯的症状应该是太久没吃东西、没喝水导致的。他解释,病人的情况并不乐观,因为严重的脱水和饥饿症状,她被诊断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差一点就死了。

  余小梅获救的第二天,是她的生日。冯朝华买来妻子爱吃的水果、炒肉和零食,在病房给她过了41岁生日。妹妹带来了一块护身符,叮嘱嫂子随身携带。

  住院第7天,余小梅出院了。回家那天,两人坐了7个小时的火车。冯朝华给妻子买了个定位手表,100多块钱。他告诉余小梅,手表不可以摘下来,这样以后就不会走丢了。

  回家没两天,余小梅的父母来了。看到女儿,他们几乎是立刻就哭了。

  获救后,余小梅频繁地出现幻觉,时常和空气对话,有时候又会喃喃自语一些他听不懂的话。冯朝华不敢离余小梅太远,不管去哪里,他都要带着妻子一起。

  (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