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乐龄

老爸老妈爱理财 热情不输年轻人

老年人投资倾向于低风险产品,确保资金安全性

  资料图(新华社)

  随着新一代“有钱有闲”的中老年人群进入或即将进入退休阶段,养老储蓄、资产保值增值等财富管理需求也渐趋旺盛。为给晚年生活增添一份保障,同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越来越多“银发一族”开始积极加入到投资理财的队伍中,大家希望通过理财让自己手中的养老金“钱生钱”,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近日,股市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年轻人鏖战“股海”,不少老年人也纷纷投身股市准备“搏杀”一番。

  讲述

  银发族入“市”实力不输年轻人

  家住山东青岛市南区、今年68岁的许女士告诉记者:“最近股市行情好,孩子让我买几只股票试试,我自己平时有空就刷刷投资理财视频了解理财知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试着炒股做做理财,零零散散也往里头投了不到3万元吧,也不算多。”许女士说自己并不贪心,小“炒”怡情,权当消磨时间,见自己的股票上涨,她也不会“贪”,就会找时机及时抛售,但也会有脱手不及时的情况。

  “股市有风险,感觉就是打心理战,跌了不要急,涨了也不要飘,没必要把全部身家都押进去,保持好心态,冷静分析现状,我也就是赚点买菜钱。”作为理性股民,许女士并不打算将“一夜暴富”的希望寄托在炒股上,“毕竟月有阴晴圆缺,胜败乃兵家常事,能赚点零花钱就是最好的。”许女士说。

  相较于许女士,有着超过20年炒股经验的资深股民王大爷就更加“胆大心细”一些。多年来,王大爷每天清晨五点准时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盘前分析,书房里堆满了各类投资书籍和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炒股总结出来的各种心得。作为老股民,王大爷经历A股的数次动荡起伏。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这次他大胆“押宝”了几只股票,“10月8日当天,股价涨到了我的心理预期,我一看价格合适,就都卖了。”王大爷认为,股市总是多有变化的,关键就在于找准时机,急流勇退,及时脱手。

  建议

  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近年来,炒股的人也确实越来越多了,有些老伙计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投进去,甚至还要借钱炒股,这就本末倒置了,在投资之前,还是得先对自己的资产有一定的评估和了解,具备风险承受能力了再下场。”王大爷对此深有感触。

  像许女士、王大爷这样关注股市的老年人并不少。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理财用户数量近几年持续增长,增速不输给年轻人。老年人的热情不仅体现在理财人数的增长上,由于退休后财富积累,他们的理财实力也不可小觑,年龄越大,理财金额往往越高,这说明“银发族”理财需求旺盛,理财意识和参与度也在明显提升。据统计,我国投资者数量已突破2亿户,其中,40岁以下股民占比接近六成,而50后和60后的老股民仍占据13.8%的比例。股市不是独属于年轻人的游戏,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们也加入了股民的行列。

  现状

  老年人理财“稳”字当头

  当前,注重理财的老年群体并不局限在一线城市,理财已经成为全国老年人共同关注的话题。

  “其实我们这些老年人,上了年纪了,也不需要指着投资赚大钱,没必要把所有积蓄都投到股市里,多数人还是怎么安全、稳定怎么来。”许女士深谙“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保住本金”的道理,从不冲动投资,一切都以实际的经济能力为中心。现在的老年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她也有兴趣多多了解,但总体的投资态度还是以谨慎为主。

  “现在互联网平台的理财产品也更加丰富了,各种服务、各种业务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办理,也有了更加便捷的消息获取渠道,打开微信就可以享受服务。”王大爷告诉记者,线上平台的出现,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但是也有不少骗子打着投资理财的幌子行招摇撞骗之事。

  据腾讯调查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全国老年理财人数持续增加。针对当前市场上“银发族”旺盛的理财需求,越来越多平台推出了各自的养老理财产品。《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显示,理财行业平台共支持了6家理财公司发行23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累计销售金额超过47亿元,19家销售银行已为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开立理财行业平台个人养老金账户超过50万个。在众多老年人的理财选择中,稳健型产品备受青睐,数据显示,90%的老年人倾向于配置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低风险产品,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声音

  老爸老妈这些“坑”请绕行

  “我父亲就是看到投资广告上说,购买所谓的金融产品风险小、回报高,就选择购买了产品,一开始的时候我父亲看到了‘收益’,随后我父亲就继续投入资金,结果最后却发现收益和本金均无法取出。”市民林先生有些无奈地说:“我父亲想理财,想法固然很好,但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太多,不小心就掉‘坑’里了,好在损失的金额并不多,就当是花钱买了个教训吧,以后要擦亮眼睛。”林先生说。

  面对市面上千差万别的理财产品,老年人因投资专业知识匮乏,购买超过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资产而导致巨额亏损的情况屡见不鲜。除了理财产品,以养老投资、藏品投资、以房养老等为消费噱头,侵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一些不法机构和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弱、维权能力弱等特点,有指向地设置针对老年人的投资陷阱,诱使老年人一步一步落入圈套。

  有网友抱怨,自家老父亲最近一段时间爱上了收藏,花了一万多元,购入了数件据说是“价值连城”的“宝贝”,结果经过鉴定,发现这些所谓的珍贵“收藏品”,其实际价值只有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

  记者了解到,随着以房养老模式的出现,也有不少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将高风险理财项目包装成安全可靠且能获取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诱骗老年人办理个人房产抵押,并将抵押款用于项目投资。结果后来机构“爆雷”,老人们抵押的房产被处置变现,不仅拿不到约定的高额利息,反而陷入无家可归、背负巨债的境地。

  提醒

  看好养老钱 投资理财需谨慎

  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提醒老年消费者看好养老钱,守好钱袋子,谨慎投资。树立理性投资理念,要做好资金规划,充分考虑自身需求、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状况等因素,不冲动、不盲目;谨慎选择投资产品,老年消费者要仔细斟酌市面上的各种产品,尤其是新兴产品,不盲目跟风,谨防参与非法集资活动,遇事不决多与子女商量;选择正规投资机构,一定要通过正规平台或官方渠道,不轻信理财广告、推销电话和短信,在购买投资产品前,查看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及业务经营许可证,充分了解相关合同条款;注意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好好保存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可随意提供给他人;增强防骗反诈意识,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应用程序,主动学习防诈骗知识,时刻保持警惕;及时保存交易证据。

  在购买投资产品时,应主动索要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保留宣传和承诺信息、交易记录、合同订单等相关证据,以便用于维护自身权益。(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