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始泰伯,千年古韵映水乡”,11月24日,伴随着开篇纪录片《悠悠伯渎河》的放映,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暨中日韩文化贸易促进交流会拉开帷幕。三千多年前,泰伯创立勾吴古国,传播中原文化,让长江下游告别蛮荒。如今,研究会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彰显着吴文化的时代魅力。
创会办刊
开吴文化研究之先河
1994年,为进一步挖掘、传承、弘扬吴文化,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应运而生,研究会对吴文化的起源、现状及其规律、趋向等进行研究,在弘扬江南人民集体意识对吴文化的认同探寻中不断前行。
30年来,研究会作出了多方面的理论建树,取得了众多成果:近年来承接了《泰伯渎与中国运河文化研究》《江南文脉与吴文化研究》等重要社会研究课题;陈振康等研究人员先后主编了以吴文化研究成果为主的《吴文化》等系列杂志,至今已出版96期;《勾吴史探析》《风情——梁溪商业与市井生活丛谈》等专著为吴文化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论文《悠悠伯渎河》《伯渎河在大运河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作品多次获奖,《吴王夫差》论文集、《二泉映月》论文集等广泛传播,让吴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同。
文化交流,浸润着浓浓的文明底色。研究会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提升了地方文化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多次举办的吴王夫差论坛持续推动了吴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吴文化的国际传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举办节会
展示梅里古都新面貌
“鸣锣九响,击鼓九通;开启山门,恭迎先祖。”随着阵阵鼓乐声,传统的祭祖大典在无锡泰伯庙、泰伯墓、惠山至德殿等地隆重举行。“每年,我们都会定期举办吴文化祭祖活动,不仅缅怀泰伯等吴地始祖的丰功伟绩,更传承尊师重道、敬祖尊宗的传统美德。”研究会会长吴仁山表示。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吴文化发祥地无锡梅村街道都人头攒动,一年一度的“泰伯庙会”热闹开场。梅村乃泰伯创建勾吴国时的都城,在梅里古都开发建设时,研究会积极参与到项目的策划与指导中,将吴文化元素巧妙地注入每个项目节点。“那些看似普通的桥、河、廊、廓,都被赋予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历史文化去命名,使得每一处建筑都成为吴文化的生动载体。”研究会副会长黄树生说。
2020年3月,研究会还向无锡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具了极具价值的“如何在吴文化源头打造梅里旅游高地”的咨询报告,推动梅村在吴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方面迈向新的高度。
论证交流
打造运河第一撬地标
一河通而百业兴。在CCTV-9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大运河之歌》的画面中,泰伯渎、泰伯庙、永泰丝厂,大运河无锡段的主要航道、古运河等一一亮相,全面展现了运河文化景观。
关于中国运河第一撬的争议由来已久,扬州邗江和无锡梅里都与运河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会主动担当起探寻真相的重任,早在2019年12月就组织召开了《中国运河第一撬》研讨会。众多专家学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实地考察和严谨研讨,得出了新的结论。原来,伯渎河作为大运河的分支,其历史要比扬州邗江早600年,正是泰伯挥下了第一撬,开凿伯渎后连通运河。“这一结论的得出,不仅为无锡梅里在运河文化中的地位正名,更是对吴文化在运河文化发展中重要贡献的有力证明,为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会荣誉会长吴建选说。
无锡市委宣传部对研究会开展大运河的溯源工作十分重视,专门发文指出:“将结合规划发展、环境整治、内涵挖掘等方面推进大运河(伯渎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无锡建设并扩大了伯渎河景观带,地标性建筑中国江南运河第一撬文化墙和巨幅纪念雕塑也备受瞩目。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研究会先后召开了“大运河溯源与伯渎河开发利用研讨会”“关于开发伯渎河生态旅游带研讨会”等,并精心策划了纪录片《悠悠伯渎河》,在地方电视台播出。“通过纪录片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吴地的水利工程历史和文化内涵,为丰富吴文化的研究内容增添了新的领域。”研究会副会长王国平说。
传承创新
共筑吴文化研究高地
承载历史记忆,传承绵长文脉。如何把弘扬传统吴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如何说好吴文化的故事,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研究会一直在不停地探索实践。
目前,研究会对无锡地区吴氏家谱第16次编修已基本完成。鸿山泰伯书院的创办也成为一条文化传承的好路子。在研究会的建议下,书院邀请文学、艺术、非遗传承等方面专家、学者、大师等担任导师,传承吴文化精髓。2021年首届阿炳沙龙会、2023年华彦钧诞辰130周年纪念会让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吴地音乐的发展方向和创新路径。近年来,研究会组织的各类文化沙龙、论坛、读书节、书画展等活动,对吴文化的重要人物、事件进行了深入探讨,让活动成为凝聚吴地民众情感、传承吴文化精神的重要平台。
今年2月,在“吴风锡语春·在梅里”2024吴文化发展大会上,历史电影《泰伯》正式发布,将在无锡各大影院上线。“该影片将泰伯奔吴的故事首次搬上了大荧幕,不仅能让观众们感受这一人物背后尚德、务实的精神内涵,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吴地文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吴文化软实力建设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吴仁山说。据介绍,研究会还积极成立了“无锡市大运河文化志愿宣讲队”。自2020年起,宣讲队每年举办十讲,通过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大运河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培养年轻一代对吴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三千年吴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吴地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吴地文明,新时代新征程上,研究会将齐头并进做好无锡历史名人文化研究、吴地民俗文化研究、泰伯至德文化研究、氏族宗谱文化研究等研究工作,争取拿出更多的研究成果。新的文化使命,期待新的书写。(晚报记者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