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本报报道帮这家人达成心愿 湖州籍博士在美神奇“助攻”

“失落”42年的无锡纪录片找到了!

  ↑片中能较直观辨别出的地标——无锡一中和锡山大桥

  ↑片中有河埒和旺庄两地的实景,此为河埒风貌截图

  江南晚报  2022年12月8日  整版报道

  本报讯(晚报记者 何白)“真没有想到!太神奇了!”“缺一个环节都不可能找到……”昨日,无锡人丁志新父子和远在美国的浙江湖州籍的沈煜先生联系后,终于圆了他们一家等待了42年的心愿——那部拍摄他们一家生活起居、反映一段无锡外交轶事的纪录片找到了!

  两年前的12月8日,本报曾刊发报道,丁志新父子想寻找一部1982年英国电视台在锡拍摄的纪录片。丁志新和父母、兄弟、侄子等人作为经常接待外宾的一户无锡家庭的成员,全程接受采访拍摄。该纪录片从未在国内公开播映,40年后,网络上只见该纪录片短短10秒的镜头,由此勾起了丁志新的回忆,求助本报帮助寻找。报道见报后,丁志新赴无锡市档案史志馆找到了当年无锡市广播事业局关于接待摄制组的相关文件,但纪录片依然下落不明。

  两年后的12月9日,丁志新之子丁晓圣的抖音号收到了私信,对方告知他“我在江南晚报上看到了关于你们家族纪录片的报道,我有纪录片的原视频,现在希望分享给你和你的家人们”。发私信者是35岁的留美博士沈煜,他是湖州南浔人。沈煜先生昨天接受了记者的远程采访,他介绍说,“我经常找一些人文纪录片,一方面是自己喜欢,另一方面是给父母看。丁家父子要找的这部纪录片是我10多天前在YouTube上发现的,显示约1个月前上传,是经过高清修复的片源,不允许下载。我继续搜索,在英国一家专门出售DVD资源的网站找到了同样的片源。我花了14美元购买,还用AI翻译出了中文字幕。”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湖州与无锡地缘相近,他听出了无锡的“河埒”二字,心念一动“也许无锡这家人在找这部片子呢”,在网上搜索果然发现江南晚报有详细报道,还提到了丁晓圣的抖音号。于是,环环相扣之下,让丁家人找回了这部“失落”的纪录片。

  “这既是我们家的珍贵影像资料,从中也可以看到无锡作为中国外交窗口的风貌。”丁志新十分激动,“我们等待了40年,报道见报后又等待了2年,我从未想到结果会这么圆满,我们一家非常感谢沈煜先生!”

  不过,记者注意到,这部时长52分钟的纪录片尽管记录了当年的无锡风貌和丁家生活,但在旁白中明显带有西方的偏见和对中国政策的误读。“我们家的生活场景在镜头里是阳光满满的,在这个纪录片之前,西方对我国的宣传可能更为歪曲。”丁志新说,“我们会好好利用这一难得的历史素材,续写无锡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