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黄孝萍) 12月27日下午,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的少年军校微讲堂里,大屏上红色往事配以毛泽东同志旧居(何屋)院落镜头,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这是由无锡市梁溪区爱联心社会支持中心,联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组建的“建”证初心先锋队讲课的一幕。他们运用数字技术,对多处红色建筑进行3D模型创建及漫游动画制作,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这些特殊的地标。
“三十万人共守一个天大的秘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秘密?当来自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志愿者抛出这个题目时,孩子们都瞪大了好奇的眼睛。1934年,江西于都当地30余万老百姓用自家的门板、床板、桌板搭起浮桥,撑起小船,昼伏夜行,帮助8万余红军完成了“长征第一渡”,躲过了天上侦察的国民党飞机和在城内四处打探消息的探子。大屏上有今年建筑工程学院5月寻访于都毛泽东同志旧居(何屋)后绘制的数字展馆,可以沉浸式体验旧居里一砖一瓦,令人印象深刻。
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雪莲介绍,他们从2021年开始调研各类红色资源。发现许多革命遗址遗迹虽然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但由于位置分散参观不便、传播展现形式单一等原因,珍贵的红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广泛传承。为此,他们联合无锡市梁溪区爱联心社会支持中心一起组建志愿队伍,致力于以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承创新。
项目目前已寻访无锡等地红色建筑和文化地标10余处,制作完成红色数字资源6个。他们通过融合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等专业技术,对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张闻天旧居、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等红色建筑进行3D模型创建及漫游动画制作,配上官方语音讲解,形成集建筑全貌、内部布局、文物展示、伴随式语音讲解、革命精神融入等于一体的红色建筑数字化资源。同时,由于团队都是实地进行调研测量,会对建筑的地基、墙体、木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开展专项检测,通过实测实量,搭建出高度还原的数字模型,为红色建筑保护修缮提供基础数据。
“由于是一个纯公益项目,没有经费来源”,张雪莲表示,师生们都是利用节假日走访和制作,要花费不少时间,每年完成两三处展馆。首批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志愿者已经毕业,接力棒已交到了第二届学生手中。他们设想优先完成无锡的数十处红色教育基地的网上展示,打造“行走的红色数字展馆”。项目已上线“掌上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地图”、“灵锡”App、“全国红色景点信息服务平台”等。在线下,他们将红色建筑数字展馆带到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公益宣讲,预计每年完成公益宣讲100余次,目前宣讲服务覆盖已近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