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将“改造提升100家综合性残疾人之家”列入民生实事项目,要求开展各类助残服务,让这一阵地提质增效。日前,从市残联了解到,无锡共完成13家残疾人之家的改造提升,在原定8家基础上超额完成,完成率达162.5%,形成示范作用。近日,记者走访了改造过后的部分残疾人之家,看看这里让残友们拥有了哪些获得感。
设施齐,设备好,来这里更惬意
26日,记者走进东亭街道的残疾人之家,发现这里不少设备都升级了。培训室增加了全套无线设备,有大屏可以投影,讲课时更加有声有色。同时,也能给残友们放上一部电影,轻松享受美好时光。
旁边的心理咨询室里,温馨的马卡龙色多彩沙发围成一圈,还配备了可供放松的按摩椅,这里定时会有心理咨询师前来,帮助残友及其家属放松身心。而多功能活动室是最近残友们的“新宠”,除了可来轻敲非洲鼓外,如今还有了时下流行的“闺蜜机”,可以移动,并结合了平板电脑和健身机等多种功能,打开内嵌软件,残友们拿起游戏手柄一起玩跑步、射击、打球等各种游戏,趣味性十足。
在扬名街道的残疾人之家,室外重新设计了无障碍车位,醒目的标志提醒大家这可是“残友专供”。室内的卫生间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洗手台盆前的镜子,还增加了椅子,可供站立有困难的残友洗手时小歇片刻。在梅村街道残疾人之家的院子里,种植箱里的油菜绿意盎然,工坊里的空调开得暖意十足,残友们在这里生产辅助性就业产品时,无须缩手缩脚。
有朋友、有活动,在这里重拾自信
把有包装的筷子放入纸袋中,然后交给母亲徐女士加入牙签、餐巾纸后封袋,今年36岁的小杜手脚不是很灵活,听她说话也有点费劲。谁曾想到,10多年前,她也是同学眼里的小可爱。那年,正在读大专的她突然出现头痛、手脚发抖、说话口齿不清等系列问题,和老年人中风的症状非常像。徐女士表示,当时她以为女儿学习紧张所致,到处求医,最后专家诊断为是一种叫作肝豆状核变性的罕见病。
这场疾病改变了小杜的整个人生。徐女士为她治病几乎不工作,奔走于全国各地,花费了巨额的治疗费。而对小杜本人来说,生活一度变得灰暗。直到有一天,徐女士帮女儿进行残疾证年检时,无意中了解到残疾人之家,就陪着女儿一起来了这里。“每天管饭,还有各种的活动”,徐女士表示,她和女儿好像开启了新世界。现在小杜也会跟着大家一起读报、唱歌,能力在慢慢恢复。
在梅村街道的残疾人之家,肢残的夏女士最近正在忙着制作牛轧糖,这是爱心企业来定制的新年礼物。她在这里学会了许多新本领,还会制作甜品,时不时有一些订单,收入增加了,心情也变得很愉快。这里结合梅村当地特色,开发了木梳、笔筒、文具等木艺系列的文创产品,展现了残友们心灵手巧的一面。
寻找人生定位,残友从这里启航
东亭残疾人之家的杨杨是个24岁的小姑娘,问她话能够轻松对答。她每天自己坐公交车到残疾人之家,做些手工活后能挣到钱,交给妈妈一部分,还会自己存起来一部分。“很喜欢这里,有好吃的,还有好朋友”,杨杨这样说。看她的样子,很难把她和孤独症人群联系起来。她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一度在家里待了段时间。到了残疾人之家后,她学会了许多新本领,和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据介绍,杨杨所在的残疾人之家,共有26位残友每天前来打卡,以智力和精神残疾为主,平均年龄30岁左右。很多残友刚来时,不爱说话,在这里慢慢生活规律,变得开朗自信。有一位残友后来还被推荐到企业工作,顺利入职。“街道范围内有1000多位残疾人,来这里的人还可以多一些”,街道工作人员祁秀林表示。
东亭街道运营残疾人之家的李帆介绍,他们经常会在各种活动现场主动推介,希望让更多的残友及其家属了解残疾人之家。
从目前来看,打电话来咨询的约有30%会来现场看看,其中又有一半会留下来试试,一般试过后,留下的概率达到80%。
走综合性发展之路,发挥残友之家功能
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改造提升100家综合性残疾人之家”是省级民生实事之一,无锡分配的任务数是8家,最后共有13家完成改造提升,超额不少,在省内完成数量仅次于南京。
本次改造提升要求在常态开展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康复服务等基础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地方资源优势、文化传统、特色产业等, 打造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品牌。
同时,无锡也鼓励各地残疾人之家向“综合性”方向发展,吸引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民主党派、志愿者队伍加入扶残助残事业,以残疾人之家为阵地开展各类助残服务,以全社会的关注程度促进多方力量加持残疾人之家提质增效。
(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