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今年无锡两会上,稳就业、聚人才成为市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如何让毕业生就业无忧、吸引人才纷至沓来,委员们带来了各自的“金点子”。
关键词:集聚人才
对人才需求“事事有回应”
近年来,无锡出台了“太湖人才”计划、“强智聚才”工程等一揽子人才政策,连续6年上榜“中国最佳引才城市”,人才集聚效应初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然而,政策落地施行过程中,在人才落户后的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服务方面还存在个别衔接不畅的问题。
如何持续擦亮“无比爱才,锡望您来”这一引才品牌?民盟无锡市委建议,要加强政策支持,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升级并优化“太湖人才计划”等相关政策框架。具体而言,可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性和不同层次人才的个性化需求,细化补贴、奖励、项目扶持等政策条款。此外,可探索建立一支专业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人才提供从政策解读到业务流程指导的个性化服务,同时设立多渠道、便捷化的反馈平台,如服务专线、网上意见箱及线下意见反馈站点等,对人才需求“事事有回应”。
引才工作不仅要瞄准“高精尖”,基层人才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民盟无锡市委建议,进一步扩大人才活动的包容性与覆盖面,通过设计更多面向中小企业及基层人才的特色活动,提升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流动。
关键词:促进就业
让企业与学子“双向奔赴”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乎个人发展,还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殷切期待。市政协委员陈红玉心系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她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呈增长趋势,但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并未同步增长,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学历要求,还注重求职者的实习经历、项目经验、专业技能等;大学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率。
“破解大学生就业之困,需要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协同发力。”陈红玉建议,高校应紧密围绕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为社会不同行业培养、输送与岗位相适配的人才,同时把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校企之间应加强深度合作,畅通人才供需对接渠道。比如,高校可以邀请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环节,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市场需求;企业可通过提供实习岗位、开展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实施税收优惠、社保补贴等政策,降低企业用人成本,提高企业吸纳大学生的积极性;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场地租赁补贴、创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
关键词:送岗服务
“妈妈岗”助宝妈重返职场
“妈妈岗”主要用于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就业。和传统就业模式相比,其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让妈妈们能够上班、带娃两不误。目前,广东、山东、安徽、江西、河南等地已率先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
“无锡可以在借鉴先行先试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推出‘妈妈岗’就业模式,帮助有就业需求的宝妈重返职场。”市政协委员刘叶建议,在政策保障层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深入调研育儿妇女的就业需求,建立“妈妈岗”用人单位统一名录,定期向社会公布;充分利用零工市场、就业驿站等服务网点,为企业和育儿妇女提供从岗位收集、技能培训到送工上岗的“一链式”服务。妇联应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活动。金融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金融扶持、税收优惠、保险补贴等措施支持力度,激发企业设立“妈妈岗”的积极性。
在供需匹配层面,一方面,要深度挖掘“妈妈岗”的开发潜力,支持用人单位采取多样化的弹性工作方式,如开设可按需请假的“弹性妈妈岗”、可自选时段的“宝妈班组”、可把工作带回家的“流动妈妈岗”,同时积极探索电商运营、直播带货、文创策划等自主性高、方式灵活的“新业态妈妈岗”。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岗位安置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二孩妈妈”“三孩妈妈”等群体纳入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灵活就业岗位,为宝妈再就业开辟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