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健康

莫让“小意外”变“大遗憾”

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

  冬季干燥寒冷、日照缩短,人们在对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提高警惕时,往往容易忽略骨科疾病。看似不起眼的跌倒,对老年人来说,或许是灾难性的。如何加强防控、保护老年人的安全?

  ◆冬季骨科门诊量增加

  从上海、北京、广西等地的部分医院了解到,随着气温逐渐下降,门诊或急诊中接到摔伤的病例在逐步增加,大约比其他季节多20%,其中不乏高龄摔伤患者。

  专家表示,大部分骨折是跌倒引起的,最多见的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胸腰椎骨折和髋部骨折。

  老年人发生骨折后该如何治疗?“对于一些高龄老人,骨折后可能并不适合做手术、打石膏,特别是需要卧床的,保守治疗期间要注意定期翻身、加强营养和进行适当康复训练,避免出现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等。”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骨科主任医师林红说。

  ◆如何锻炼做好防护?

  专家建议,老年人冬天防跌倒应做好“两增两减”:一是增加晒太阳的时间。“相比夏季,冬季可延长到每次20至30分钟,一周2至3次,这不但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还能减少跌倒风险。但如果已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应遵医嘱规范治疗。”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娟说。

  二是增加腿部力量和保持平衡的锻炼。“小老人”可以做一些抗阻训练、步态、灵活性练习,以及太极和八段锦等,“老老人”则要维持适量的身体活动,比如散步,必要时使用手杖。当改变体位时应遵守“三部曲”: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站立不稳而跌倒。

  此外,应减少雨雪天气出门、减少厚重却不保暖衣服叠穿。“老年人外出走路时不要迈大步,要小步走,同时注意穿着,太长或太宽的衣裤、磨损严重的鞋子,都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李庭建议。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