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钱泓
整理:晚报记者 潘凡
春节长假,有人逛街旅游、走亲访友,有人观影看展、读书充电,而资深跑友钱泓,却选择在假期最后一天,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以一场特别的“马拉松”迎接蛇年。
钱泓今年48岁,主业是物业和保险,平平淡淡养家糊口;副业是健康运动与急救科普,虽不挣钱,却倾注了他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只因他打心底觉得这件事意义非凡。今年已是钱泓坚持跑步的第十个年头……
38公里轻越野,迎接蛇年新岁
龙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和迅风急救的4个伙伴成功挑战了50.28公里的超长距离“寻龙跑”,那种突破自我的畅快,至今难忘。所以,蛇年我们也想搞点特别的来迎接新年。
我们从历史悠久的九龙山白沙泉出发,规划了一条38公里的路线,途经大池路、钱荣路,穿越风景如画的太湖十八湾和十里明珠堤,最终抵达慕湾果园附近的蛇山。这一路,不仅是地理上的移动,更是从龙年迈向蛇年的独特仪式。
今年活动参与人数从去年的5人增至10人,有我、袁鹏、胡晓东、赵旭、卢润慷、张军、钱玮、黄迎春、丁红雅、刘鸿毅。我和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袁鹏是经历过“寻龙跑”的“老队员”,其余都是新人,最终8人跑完全程。别小看这些新人,15岁的高中生刘鸿毅原本是跟着妈妈来做保障志愿者的,却突破自己10公里的最长纪录,跑完了25公里,他的坚持激励着我们所有人。
对很多队员来说,这次38公里的LSD(长距离慢跑),既是挑战身体极限,也是一场心灵之旅。跑在蜿蜒的路上,每一步都像是在与自己对话。跨越“龙”与“蛇”的象征性地点时,那种从过去迈向未来的感觉,奇妙而深刻,仿佛完成了一次自我蜕变。
结缘跑步,开启全新生活
我与跑步的缘分,始于一次体检。2015年,39岁的我体检竟查出脂肪肝,这让我十分意外。在老同学的带领下,那年7月,我加入了“太湖微马运动队”,开启了5公里跑步之旅。
第一次跑,我才跑1公里就喘得不行,跑不动了。第二次、第三次也都没跑完。第四次,我去晚了,正好碰上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顾向红。我跟顾老师说跑不动,顾老师笑着鼓励我,让我尽管跑,她在后面跟着。当我跑不动时,顾老师教我放慢速度但别停下脚步,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就这样,我居然跑到了2公里。快到3公里时又不行了,顾老师一次次耐心鼓励,最后我坚持跑完了5公里。从那以后,我跑步的距离从5公里逐渐增加到8公里、10公里……
有了一定基础后,我报名参加了第二年的“锡马”半马。我的第一场半马,在顾老师的鼓励下,和跑友林意一起完赛,成绩是2小时22分22秒。从那以后,我彻底迷上了跑步,越跑越多,越跑越远。现在,跑步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平均每周跑4次,月总跑量在200公里左右。
以跑之名,邂逅万千风景
这些年,我参加了众多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完成6省11市官方全马赛事22场、半马35场、越野赛10余场,最好成绩是3小时33分,还拿到了马拉松大众一级选手证书。对我来说,跑马拉松不只是为了追求成绩,更多的是去体验不同城市的独特魅力。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去尝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享受比赛的热烈氛围。
我还喜欢借着比赛的机会带家人旅游。有一年我报名太原马拉松,带上家里6口人,家人在当地逛吃,我去跑马拉松。那次比赛我跑得轻松,下午还接着去玩了晋祠。那几天,一家人玩遍晋中、晋南和晋北。还有淮安马拉松,别人赛前好好休息,我周五、周六两天逛吃,每天走两三万步。第三天比赛,我穿着搞怪服装纯粹享受比赛,没想到还跑出了最好成绩。
跑了这么多地方,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无锡。无锡特别适合跑步,氛围好,环境也好,堪称跑步圣地。我平时喜欢跑梁溪河十里画廊经渤公岛绕西蠡湖一圈,大概10公里,最多的时候我跑了4圈;还有从梁溪河畔出发,上惠山云龙绕惠山一圈,大概30公里的“采蘑菇” 路线;也会跑一跑“梁溪之心”“蝴蝶”“一枝花”等趣味路线。
并肩逐光,传递健康能量
我发现,身边不少人因跑步方法不科学,常出意外或影响健康。我开始学习急救知识,从“自救”走向“互救”。
2017年3月,我和几个朋友创办了无锡迅风急救科普大讲堂项目。这些年,我陆续考取了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资、中国红十字会养老照护师、美国心脏协会AHA认证导师、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AFA(野外高级急救员)等证书。
2019年5月,我又和刘芃、杨佳及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袁鹏等几位跑友,一起创办了迅风急救健康服务指导中心。年平均开展120至150场科普活动,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9300多个小时。
这些年,我参与过几次急救,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无锡环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那次。一位跑友在冲线后200多米的地方突然倒下,就倒在我身边。我、顾向红和杨佳三个人,立即跑去取来AED,设备显示不需要除颤,但需要持续按压。我们三个人轮流按压了5分钟,汗水湿透了后背,膝盖也跪破了。终于,这位跑友恢复了生命体征,被抬上担架转运到医院。那一刻,我们虽疲惫不堪却满心欢喜。
记者手记
一个平凡人,因偶然与跑步结缘,十年间完成了从跑步“小白”到马拉松达人的蜕变。他不仅自己享受着跑步带来的成长,还心怀大爱,创办公益组织,传播健康跑步与急救知识。他的每一次奔跑,都丈量着生活的宽度;每一次科普,都传递着生命的温度。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也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以热爱为笔,书写属于自己与他人的不凡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