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

打造更有温度的幸福宜居城市

  昨日,《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作为无锡历史上第一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本轮《规划》基于无锡实际,整体构建了无锡面向2035年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统筹制定了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政策和总纲,全面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

  三条控制线

  引领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中指出,无锡将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和文化创意基地、具有湖滨山水特色的风景旅游目的地等功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无锡篇章。

  《规划》基于我市资源禀赋条件,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划定了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6.9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4.8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40.2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95.51平方千米以内。同时,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安全底线。

  同时,《规划》提出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促进环太湖地区城市、长江南北岸城市功能联动,加强苏锡常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落实江苏省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保护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凸显无锡市山水文化特色,构建“通江达湖、一体两翼、阡陌田园、城乡互融”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普惠生活圈

  更有温度幸福宜居

  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多元。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二级调研员任颐介绍说,《规划》致力于在无锡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城乡、地上地下、增量存量资源,构建层级清晰、功能复合、普惠共享的城乡生活圈,打造更有温度的幸福宜居城市。教育方面,将积极引进和建设高水平大学,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医疗卫生方面,将完善以综合医院为龙头、专科医疗机构和区级医院为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医疗卫生体系。无锡将进一步增加市级专类特色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区级文化中心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同时,提升改造现有市级体育设施,结合公共空间建设体育公园。养老方面,将加强医养结合,推动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任颐说,无锡将构建林田、山水、公园、绿道、绿楔入城的蓝绿空间网络。构建以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组成的城市公园体系。落实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构建连续贯通、等级分明、特色鲜明的绿道网络。

  出行网络建设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无锡将构建面向区域融合的开放式快速通道体系,实现各重点发展区域与重要交通枢纽、高速道口的直连直通。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便捷低碳的绿色出行方式。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具有无锡特色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做好与公共交通站点的换乘衔接,为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提供便利。

  新时代工商名城

  全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无锡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和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之一。《规划》从产业布局、空间保障、存量用地盘活等方面全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

  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产业空间的优化与焕新。具体而言,将加快产业园空间整治提升的步伐;鼓励在工业用地控制线范围内,符合产业空间布局的低效工业用地,通过综合运用增容技改、混合利用、连片改造等多种路径,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焕新,从而提高产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规划》还提出,将引导低效产业用地有序退出,以盘活存量资源,推动城市更新,支撑更优质的发展增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晚报记者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