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购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无锡中老年人在直播间购物时,有哪些消费特点、偏好?昨日,无锡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无锡市中老年网络直播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逾六成受访者因为喜欢直播间的氛围以及和主播的互动而选择直播购物,超五成受访者会在直播间冲动消费,他们在消费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导致货不对板。
“氛围”成消费主因 单次消费可达千元
调查显示,中老年人之所以使用直播购物,逾六成(63.1%)是因为喜欢直播间的氛围以及和主播的互动,超五成(50.8%)则因喜欢和信任直播间里的明星或主播。
他们在直播间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冲动激情消费”,占比 54.3%;其次是“看到便宜就想买”,占38.1%;“主播说什么就信什么”的占34.6%,“一天到晚泡在直播间”的占31.7%。
在诸多直播带货平台上,中老年人最常使用的是抖音和快手,分别占比57.1%和54.7%。每日观看时长主要集中在2—4小时,近八成受访者3个月内至少消费1次,单次最高消费金额大多在1000—3000元之间。
食品饮料最常买 价格优惠是关键
受访者使用直播购物购买的产品品类中,食品饮料占比最高(52%),接下来依次是服饰鞋包(35.4%)、美妆个护(33.8%)、健康保健类产品(31%)、数码家电(29.9%)、文物古玩(24.4%)等。
他们直播购物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商品价格上,占比高达54.1%,其次是优惠活动(43.9%)和商品质量(42.5%)。商品品牌、销量、评价和主播人气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但平台口碑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仅占4.1%。
商品不合预期、货不对板情况较普遍
调查结果显示,62%的受访者偶尔会买到不合预期的产品,而25.5%的受访者则经常买到;仅12.5%的受访者表示从未买到过不合预期的产品,对直播所购商品都很满意。
关于直播购物中遇到的问题,52.1%的受访者表示遇到了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的情况;34.9%表示主播素质低、言语不当,令人不适;31.6%表示商品无法保证质量,涉嫌假货;27.2%表示价格欺诈,展示的价格与链接不一致;19%表示发货慢、退换货渠道不通畅。
在消费维权方面,近五成(46.5%)的中老年人遇有消费问题时会要求品牌方或商品生产商解决,寻求直播带货平台介入的占比45%,联系有关主管部门投诉的占38.1%,选择“自认倒霉”或不知道如何解决的则占7.5%。
在满意度方面,受访者对于直播购物的总体满意度较高,59.9%的受访者感到满意,但仍有34.9%的受访者认为有改进空间。
Tips
无锡市消保委提醒中老年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直播带货平台购买商品,认真查看经营者在直播平台的资质信息公示情况,货比三家,不要偏听偏信电商主播的口头宣传,要综合考虑网店和商品的信誉度、成交量、售后评价等多方信息。消费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尽量提前拟定购物清单,按需购买,避免冲动消费;若发现自己囤货过多,可在不影响商品二次销售的情况下,及时退货,避免浪费。(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