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85岁的北京老爷子吴文炳成功考取驾照,引发人们对老年驾驶员的关注。有人认为,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自驾出行的需求,仍具备机动车驾驶能力,应该给予上路的机会。不过,也有人认为,老年人的协调能力变弱、反应速度下降,在日常出行中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对此,相关专家建议,高龄老人开车需量力而行,导航软件、路面交通设施也需做更多适老化改进。
现象
反应力变慢 记忆力下降 眼神不好使
70岁的黄先生是一位驾龄超过20年的“老司机”。前几天,他收到了交管12123App的一条机动车违法处理提示,驾车开到了二环路的应急车道上。
黄先生仔细回想了当时的情形,原来,那天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出行,在二环路准备驶出主路时,发现应该在下一个出口驶出。“我当时意识到走错出口了,就没从那个出口拐出去,之后就沿着最外侧车道行驶,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应急车道。”黄先生说,“我开了这么多年的车,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黄先生的女儿告诉记者,随着父亲年龄增大,开车上路时类似的疏忽越来越多。
85岁的吴文炳考取驾照也颇费一番周折。他年轻时从事科研工作,上了年纪后感觉自己的记忆力、环境适应能力明显下降。“学科目一时,总是学完就忘,我把考题内容记了3个笔记本、十多页纸,刷题刷了一万多道,一点点儿总结背诵。”
考科目二时,由于连续失利,他在教练的建议下先考完了科目三,回头再学科目二,第四遍才通过。
“像我们这些老年初学者,视力、听力、灵巧度都比不上年轻人,拿了驾照上路也开不快,得和前车保持较大的车距,还容易被后车嫌弃。”吴文炳说。
一位驾校教练告诉记者,老年人学车,要比年轻人付出数倍的努力。“我们感受特别明显,有一个年纪大的学员,几节课下来都做不好,而刚毕业的大学生,说一遍就理解掌握了。”
高龄老人身体机能下降,驾车上路让子女有些担忧。
北京市民赵先生说,父亲二十来岁就在部队学习了驾驶,现在已经是有50年驾龄的老司机了。可是,最近几年,老人驾车发生了多次事故,虽然都是小剐蹭,也让他十分担心。一开始,老人逞强,总是怪对方“太肉”“不会开车”。直到最近一次,老人夜间驾车拐弯和直行车发生剐蹭后,老人终于承认,“不服老不行,这眼神和反应力真是下降了,放在以前我绝对不会剐上。”
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父母开车上路的“窘事儿”。一位网友留言道:“我爸七十多了,眼神儿也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开车总轧线,有时变道也忘记看后方来车,好几次几乎跟人擦碰上。”“我妈开车动作很慢,反应也迟钝,有一次拐弯直接撞上了护栏,20多万元的车都报废了,还赔偿了4万元多。”
研究分析
老年司机适应能力变差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研究人员2023年发表的论文表明,我国老年驾驶人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在全体驾驶人数量中占比逐年上升。不过,老年驾驶人的事故率确实较全体驾驶人群体要高出不少。这项研究指出,老年驾驶人对于复杂交通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在低等级公路、急弯路段、沙石路面、无信号控制、无防护路段、窄路、路段进出处等环境下事故率更高。
提醒
高龄司机别忘年检 自驾出行学会服老
虽然放宽了驾考年龄限制,但驾照相关管理办法里也有对于高龄驾驶人的一些特殊规定。
首先,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想要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便摩托车驾驶证,先要通过“三力”测试。
“三力”主要指的是记忆力、反应力、判断力。试题形式主要是以文字或图片、视频等情景形式表现的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内容涵盖图形、数字、颜色辨别等。每次测试由系统随机抽取20道题,包括10道选择题、10道判断题,测试时间为20分钟,考生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这样的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在短时间内可以检测老人的“三力”。“三力”测试满分为100分,达到90分为合格。有5次测试机会,合格后测试记录有效期一年。若5次测试均未合格将无法继续办理相关驾驶证业务。
70周岁以上(含)的机动车驾驶人在接受审验、办理恢复驾驶资格、申请期满换证、转入换证等业务时,也都需要进行“三力”测试。
另外,70岁以上驾驶人需要一年一体检。目前,70岁以上的驾驶人,需要每年记分周期结束后30日内,到医院进行体检,提交一次身体条件证明。体检的内容包括视力、听力、躯干、颈部及上肢下肢运动功能等,同时还需要申告本人是否具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驾驶人只要符合驾驶机动车的身体条件,通过体检,就可以继续驾驶机动车,没有年龄上限。
“我爸已经七十了,但还一直惦记着自驾车去西藏,我们不放心,使劲拦着,虽然平时他身体挺好,但还是担心路上有什么突发情况。”袁女士说。
“我父母之前每年会从兰州来北京看我,会在北京住几个月,以前都是自驾来,一路上边走边玩。但去年开始,老人明显觉得体力有些跟不上,说长时间开车很累。现在高铁越来越方便,他们坐了一次高铁,觉得也挺好,决定以后都不再自驾了。”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从医的李先生说。
“尤其是对像我父亲这种已经有多年驾龄的老司机来说,要学会服老,一旦发现日常驾驶时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就要认真对待,考虑是否还适合继续开车。”赵先生说。
驾驶建议
根据身体状况决定是否学车
“虽然法规放宽了年龄限制,但老年人驾驶仍然需要量力而行,个体差异大,最了解身体状况的还是自己本人,一定要根据自己平常的体检情况及日常的反应能力,来决定是否要学车或继续开车,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或复杂路况时,最好不要驾车。另外,高龄驾驶员每次开车时间也不宜过长,在车上要常备应急药物。”一位驾校教练建议。
建议
导航软件进行适老化改进
道路指示标志更明晰简洁
在许多步入老龄化的国家,高龄驾车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交通管理更需要研究如何针对老年人的驾驶习惯和身体特点进行适老化改进。
尹女士注意到,父亲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常出现耳背的情况,有时反应力也有所降低。“上次跟着父亲自驾游,导航软件提示前方道路右拐,但父亲没注意到,多亏我又提醒了一句,父亲这才反应过来。”她观察发现,父亲经常会错过导航提示,“现在的导航太复杂了,语音提示太多,许多信息根本与驾驶无关,分散了老人的注意力,结果真正有用的提示老人却反应不过来。”
尹女士注意到,一些导航软件虽然推出了“长辈模式”,但进入这个模式后,老人只能选择步行和公交地铁路线,无法进入驾车导航。她建议,应该在“长辈模式”中加上驾驶路线的选项。进入这个模式后,导航中可以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语音提示,只留下转弯、出入口等必要信息。播报时也可以提前几秒钟,让老人有更多的反应时间。
一些道路上的标志标牌字体较小、说明文字较多,老人开车上路往往反应不过来。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陈艳艳教授建议,应对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等设施进行适老化升级,“道路指示标志应放大字号,最好文字能简洁明了一点,或通过版面扩充、颜色增亮、对比度增强等方式,让老人看得清楚,提供更及时、清晰、准确的交通出行指引,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防范
鼓励研发老年友好型车辆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建议,鼓励老年驾驶人驾驶简便易操作、安全防护性较高的车辆,鼓励车企研发老年友好型车辆,借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推进障碍物检测、主动避撞等辅助驾驶系统应用,并强化老年驾驶人对智能系统使用操作教育培训,以智能化技术补偿老年驾驶人身体机能退化。另外,建议以老年驾驶人交通事故多发高发的交叉路口、急弯坡道、施工区等为重点,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和交通工程改造,为老年驾驶人创造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北京晚报)
【相关政策】
2020年11月20日起,公安部取消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轻便摩托车驾驶证70周岁的年龄上限。今年年初,公安部延长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申请年龄和准驾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