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清源路新安街道民政服务站,有一家“花花杂货铺”,开业一个月来,让社区企业和居民的闲置物资循环起来,也让爱心流转。
走进小店,店长张旋微笑着迎上前来。和他交流时,用手机打字更方便,因为他是一位听障人士。没有客人时,他会在一旁静心作画,店内有不少他创作的风景画售卖。在慈善商店的一角,刚刚有居民送来两袋玩具,都清洗得干干净净,捐赠物品的居民会得到志愿积分。店内售卖的商品有周边社区居民捐赠的闲置物资,也有爱心企业购买的全新物资,有洗漱用品和粮油等。全新物品的定价是原价的五到六折,二手物品则是原价的三到四折。店内还为单亲妈妈等群体提供格子铺,售卖她们亲手编织的帽子、种植的多肉植物等。
据介绍,开业一个月来,店铺的营业额为3000多元。不少带着孩子来的家长都很认可慈善商店的理念,会随手买点商品,这些资金将全部放入社区基金,用来帮扶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等。这里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曾到上海、成都等地学习慈善商店的运营模式。目前,他们急需解决慈善商品的供应链问题,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分享闲置物资。未来,他们还将重新打造杂货铺门口的集装箱,陈列更受欢迎的商品;同时会开出流动慈善商店,通过广场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