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爱无锡

倒计时一个月

这碗刀鱼面要鲜掉眉毛

  “春季第一鲜”非刀鱼莫属。无锡江阴段的刀鱼,则是上品中的上品。近期,刀鱼馄饨凭借鲜美的味道和超高的性价比,霸占了无锡人的春日菜单,而刀鱼面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面祖宗”们不能错过的时令美食。

  刀鱼因其时令性和出水即亡的特点而价格不菲,自古以来便备受推崇。北宋时期,范仲淹任苏州知府时,曾以刀鱼肉宴请众多文人雅士,为刀鱼增添了文化气息。至乾隆年间,盐商阶层盛行举办刀鱼宴,以此彰显身份地位。

  在2021年长江禁捕后,我们吃到的刀鱼多数属于海刀。虽然不如江刀名贵,但永丰源的魏大厨透露,海刀今年市场价峰值也要达到800元/斤。因为食材太贵,所以大家不爱吃刀鱼面了吗?相反,恰恰是因为刀鱼面“太便宜”。几年前,刀鱼面还在永丰源菜单上的时候,38元一碗的售价,其实也就和今年无锡大部分刀鱼馄饨的市价持平。或许刀鱼面重回大家的视野,只需要一个契机。

  过去的人总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长江沿岸的江阴人便以水产为生。由于运输难度大,刀鱼的运输成本远远高于鱼本来的价值,于是当时的江阴刀鱼更多在本地流通。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刀鱼曾经是家常餐桌上的鱼肉,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品尝刀鱼的味蕾一定相当“苛刻”,烹饪刀鱼的经验一定非常丰富。

  虽然普通家庭能买到的鱼肉不算多,但脱下的鱼骨足以将刀鱼的鲜美熬成一小锅鲜美的浓汤,再配上家人亲手做的手擀面,古代频繁出席“高级晚会”的刀鱼,也成了市井百姓能品尝和分享的时令美食。为家人洗手作羹汤是美事一桩,但当刀鱼面变成一桩生意,巧妇们处理鱼肉、手擀面条的这些不起眼的家务,倒成了一门异常需要耐心的手艺。刀鱼普遍刺小而多,需要厨师提前处理。永丰源负责人仰旭峰回忆,从前江阴人爱用猪皮做砧板。刀背敲打鱼肉之后,小刺自然会扎进皮里,最后再用这张皮熬汤,既有丰富的油脂,又有刀鱼的鲜美,那叫一个香!刀鱼面制作技艺中,将面汤作为整碗面的灵魂所在,哪怕一口气喝下一整碗面汤也不会口干舌燥,完全由自然馈赠的鲜美,当然是选择全部下肚啦!

  孔子说“不时不食”,不到合适的时令不吃对应的食物,是在无锡品尝美食时保住钱包、呵护味蕾的四字真言,也是江南千百年来的饮食文化。“老江阴”仰老师分享了江阴市中心百姓吃刀鱼馄饨的秘籍:将鱼糜混合肥肉制成馄饨馅,肥肉的油脂更能提升入口的细腻程度。清明之后,刀鱼鱼骨逐渐变硬,2025年刀鱼的最佳赏味期就将一去不复返。

  (孙妍雯/文 史晨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