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教育

梁溪学子解锁课间“新花样”

  “同学们,下课啦!……”近日,梁溪区的无锡市连元街小学蘅芳分校二(1)班学生钟橙鸿和几个同学奔向操场,来一场百米较量。新学期,钟橙鸿的课表、作息时间有了新变化:梁溪区积极响应、落实“2·15专项行动”,对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教学安排进行调整,让孩子们在阳光下撒欢、流汗,收获健康和快乐。

  “我们跑一圈后走个圆场。”“靠背后面再加个穿尾。”无锡市广丰中学初一一个班的学生正在体育课上分组讨论设计舞龙动作。多条不同颜色的龙时而蜿蜒起伏,时而盘旋翻滚,成为操场上的焦点。“新学期我们把原本45分钟的课调整为40分钟,每周增加两节体育综合活动课,让体育课和学生天天见。依托‘梁溪区中小学九年一体化运动项目大单元教学计划’,我们的体育课丰富且有活力。”广丰中学副校长何心芳介绍。

  无锡市新开河小学的大课间学生在做完广播操和学校创编的体能操后,在操场以及教学区的场地开展合作垫球、武术套路练习等活动。音乐声、欢笑声、加油声交织,校园里沸腾了,热闹如“集市”。“学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集市化的大课间活动项目,吸引学生一起‘轧闹猛’。我们还充分利用走廊等场地,在每个班级门口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项目。”校长吴桔边展示由24块“自留地”和6块“责任田”组成的校园游戏活动空间边介绍,“自留地”将学科素养融入萝卜蹲、跳房子等传统游戏中,“责任田”则由体育、科技等老师负责,在公共区域设置无人机飞行、情绪表白墙等项目。

  无锡市连元街小学蘅芳分校的课间15分钟因为有了数字化技术赋能变得很潮且更具吸引力。设在走廊的智能互动屏前,学生比试跳绳、跳远、闯关游戏等项目,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体能训练。老师在后台可以精准掌握学生运动时长、强度和技能短板等,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指导。

  “梁溪区是老城区,部分学校空间小、人员密度高。我们尽可能挖掘校园‘金边银角’等空间,在设置安全防护装置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好。同时,我们持续开发小但可高密度、高频次玩乐的游戏活动,破解空间不足的问题。后期我们将做好调研、案例收集等工作,集思广益制作活动‘菜单’,供学校参考、选择。”梁溪区教育局体卫艺科工作人员蒋晓来说。(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