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天下

红色热土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全国晚报文化记者编辑走进四川仪陇

  马鞍镇金山村的千亩油菜花海。

  朱德故里,德乡仪陇。位于川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的南充市仪陇县,千年文脉与零散平坝交织的地貌,既沉淀着厚重的农耕文明,也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挑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仪陇将如何破局突围?3月18日至19日,跟随“相约美丽德乡仪陇助力丘区农业样板”全国晚报文化记者编辑仪陇行活动的脚步,记者走进了这片红色热土探寻答案。

  在新政镇银山农村社区的现代化育苗大棚里,70岁的龚德珍熟练地打理着玉米幼苗。“过去种三亩地‘望天收’,如今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有2万多元。”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笑意舒展。

  该社区利用省直机关工委100万元帮扶资金建成的智能大棚,目前已正式进入大量育苗阶段,预计今年可实现营收50万元。社区还通过“集体搭台+群众唱戏”模式,让582户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据了解,仪陇县通过“四个一批”帮扶措施稳定消除风险177户,消除率达61%。对全县818户未消除风险监测户制定帮扶措施3690项,制定落实开发式帮扶772户。

  记者在仪陇县双胜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看到,北斗导航播种机、无人机群一改以往农机难下田的困境。去年成立的县粮油协会以“统一采买+技术共享+订单收购”模式,重构产业生态。

  仪陇沿“新马线”“仪北线”建成粮食安全产业带35万亩,搭建“1+6+40”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提升农业生产基础能力与服务能力。

  春分时节,马鞍镇金山村的千亩油菜花海翻涌如金,高铁开通后,3天菜花节吸引4万游客,消费破百万元。赛金镇潮水坝村依托柑橘产业,推进农旅融合,现已打造出一个集柑橘博览、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柑橘文化主题旅游胜地。

  仪陇这片曾承载农耕文明厚重历史的土地,正朝着建设“丘区农业样板县”的目标奋进,未来将续写更多的精彩故事。(李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