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网事

一边“0添加”,一边偷偷加

国家明确:不得使用“零添加”“不添加”

  近期,一款“千禾0”酱油中检测出镉,引发关注。有网友表示,“千禾0”只是一个商标,并不意味着“零添加”。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再次将预包装食品标签“零添加”声称问题推至台前。

  近年来,包装上标识有“零添加”“0防腐剂”等类似宣传语的食品占据超市货架,成为商家吸引消费者的一种“招牌”。然而,这些看似健康的标识背后,却暗藏文字游戏。

  “零添加”产品定义模糊

  日前,记者在北京市某大型超市的调味品货架发现,酱油区域共有酱油产品77种,在产品正面商标明显位置标有“零添加”或类似声称的产品为56种,超过72.7%的酱油产品标注了“零添加”及相关字样。

  然而,若消费者仔细查看标签细节,往往陷入困惑:

  六月鲜特级红烧酱油标签正面有大字“0添加”,该字段旁边还有白色小字“防腐剂”“焦糖色”,并在食品标签处以小字解释称“0%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而在其配料表中,显示含有谷氨酸钠、三氯蔗糖、甘草酸一钾等食品添加剂。

  李锦记锦珍生抽在商标左侧位置标有“0%添加”,下面跟着一行相对小的字“防腐剂”,在该款酱油食品标签中写着类似注释,且配料表中显示有焦糖色、三氯蔗糖等食品添加剂。

  不仅是酱油,记者在调料区发现,此类产品不在少数。以亨氏番茄沙司为例,其产品正面“0添加”标识非常明显,而其配料表中却显示其产品使用了“食用香精”。仔细观察其食品标签可发现,“0添加”“不添加”等字眼右上方均有一个很小的“*”,而在标签中,有一行小字说明:*指生产过程中无直接添加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人工色素日落黄、诱惑红。本品中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日落黄、诱惑红含量未检出。

  经过观察对比,记者发现不同品牌、不同产品包装上突出显示的“零添加”存在很大差别。

  零添加到底该指代什么?

  在超市货架前,多位正在挑选调味品的消费者给出的答案相似:标注零添加的产品应该是没有各类食品添加剂。测评博主“老爸测评”也在公开资料中表示:正常自然发酵的酱油,配料表里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用盐。若出现其他成分,则不符合“零添加”标准。而相对消费者对“零添加”概念的认知,食品标签声称更像是在玩“选择性归零”的文字游戏:宣称、强调不含的某类添加剂,弱化添加的其他类型添加剂。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介绍:“食品标签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标签信息,使消费者明晰产品本质,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食品标签的信息不得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然而,很多预包装食品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突出“不添加”“零添加”声称的设计来吸引消费者购买,背地里却都是“小心思”。

  钟凯介绍,“不添加”“零添加”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比如,食品标签上标注“不添加蔗糖”,但其实蔗糖只是“糖”的一种,配料表中可能还含有果糖、果葡糖浆等,因此这类产品所声称的“不添加蔗糖”很容易引起误解。这种“不添加”就与消费者预想中的“零添加”产品相差甚远。

  当“零添加”声称只是一种产品营销的手段,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秘书长吴佳提示: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要学会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

  通过配料表,消费者可以了解食物中的每一种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真实使用情况,还可通过配料及其排序,判断每种配料的添加比例。通过营养成分表,可以关注钠、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指标,避免掉入“零添加”,却高盐、高油、高糖的健康陷阱。

  新国标发布:禁用“不添加”“零添加”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这些标准与公众日常消费的乳制品、肉制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食品添加剂、消毒剂等密切相关。

  新发布标准包括:食品标签标准2项、特殊膳食食品标准3项、食品产品标准4项、生产经营规范标准3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1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8项、检验方法标准29项,以及《生乳》《灭菌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和大家日常选购食品息息相关的是两个关于食品标签的新标准,两项标准均设置了2年的过渡期。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很多食品企业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声称吸引消费者购买,却造成了消费者认为产品中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更有产品会声称不添加某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如不添加某一种甜味剂,实际使用了其他甜味剂作为代替,影响了消费者的正确认知。

  为了避免“不添加”“零添加”声称对消费者的误导,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准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预包装食品,就是指预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简单来说,我们日常购买的除了生鲜等,绝大部分食品都是预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标签是食品的“身份证”,过去强制标示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保质期等。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是为了使消费者正确了解食品标签信息,更科学、更自主地选择食品,避免使消费者盲目关注这些宣传用语,忽略了产品真实属性,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央广网 央视新闻)

  网友闲话

  @绿笛声声:千禾0:糟了,这波冲我来的!

  @连汉:用“千禾0”作为商标,就是在擦边。一直以为真的是0添加,原来是人家的商标,呵呵。

  @烟雨平生:我一直被误导,直到有网友提出才反应过来。

  @月半新:好多饮料标注无糖,其实是没有蔗糖,换成了别的糖而已,混淆概念欺骗消费者。

  @伏特加:文字游戏是玩得真真的,毫无信用。

  @潘国流:零添加标注很明显,大字款式,“另”添加全部标注不显眼的位置,字体很小。

  @爱上一座城:我妈眼神不好,看着大大的“0添加”就买了,其余小字根本看不清楚。

  @Mr.G:建议配料表在商品上用醒目的字体显示,特别是涉及添加剂的,应更加醒目,让消费者更直观知道商品的配料成分。

  @心中的日月:标准一直都有,加强监管才是硬道理。

  @Biu~:加强监管,加重处罚也很重要,不然依旧有人造假。

  @没有好多:唯有以质量换真心,方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