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裹送货上门,几乎已成为当代生活的基础配套。随手一点,下单隔天到,已成为消费者的“时效习惯”。但这种“次日达”的高效体验,却在一个领域迟迟难以复制——大件物流。“快递行业卷了这么多年,大件快递为什么还这么难?”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件之所以“慢”,有着技术、成本、网络和服务等多重障碍。
大件,指的是单边超过1米、重量超过20公斤的物品,如家电、家具、工程器械等。不同于日用小件的高频、轻便、标准化,大件物流长期以来都面临着慢、贵、不确定性等行业痛点。
首先是分拣难度大、转运效率低。多数大件因体积大、形态不规则,无法通过自动化分拣线,只能靠人工搬运,不仅增加操作风险,也拉长转运时间。
其次是网络覆盖不完整。很多快递公司的小件网络已覆盖全国,但大件网络仍存在“盲点”,中转站不足、干线班次少、偏远地区无线路。这意味着,即使快件在中心城市跑得快,一到尾端就容易“卡壳”。
最棘手的是末端派送难。“小件能进快递柜,大件却要送上门、抬上楼,甚至要帮客户安装。”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别说隔日送,‘准时送’都不敢写进服务协议。”再加上大件寄递多是低频、定制化需求,行业整体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面对高投入、低利润的结构性难题,企业往往不愿“重金提速”,用户也只能被动接受“慢下来”。
日前,顺丰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多层级大件快递产品体系,并首次提出“精准时效承诺”:从“即日23:59前送达”到“次晨12:00前签收”,覆盖从华东、华南核心城市到西北、华北部分偏远地区。
以无锡—银川这一流向为例,记者了解到,顺丰通过自营全货机资源,联合无锡硕放机场执行“夜发晨达”,实现跨省大件最快7小时签收。
“不是光靠飞机,而是整合了整个网络调度。”顺丰速运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干线运输、分拨节点、末端派送都建立了‘直收直派’网络结构,确保少转运、短路径。”对企业客户来说,大件物流提速,意味着更短的交付周期、更少的仓储负担、更灵活的市场响应。对制造业、电商、家具家电品牌等行业而言,过去“因物流周期长被迫备货”的经营模式,也正在改变。
“以前我们要把样品提前一周发到客户所在城市,现在24小时就能到,直接把展会成本压了一半。”无锡某文化展览公司负责人说,“对我们这种轻资产公司来说,‘运输速度’直接决定接单能力。”
而在消费端,定制家具、智能家电等品类的兴起,也倒逼快递企业从“能送”向“送得准”“送得好”转变。记者注意到,顺丰等公司在部分城市已同步推出“大件装配服务”,实现“物流+服务”一体化。
当快递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快”不再只是速度的数字,更是产业效率、服务体验、资源配置的体现。从“不敢承诺”到“时间写死”,从“寄出去就等”到“精准送达可追”,背后是快递企业在网络、流程上的全面升级。
(晚报记者 陈怡迪/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