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绿色食品关注度的提升,“土”字成为食品营销的热门标签。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壹号土猪”凭借这一概念迅速打开市场,成为猪肉行业的知名品牌。然而,近日传出消息称,“壹号土猪”中的“壹号土”竟然是注册商标,该话题迅速激起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壹号土”商标既然能够成功注册,说明它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商标的合法性并不等同于营销的合理性。我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反不正当竞争法》也禁止经营者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壹号土猪”的包装和宣传,打的是擦边球,难逃误导之嫌。
如果不是专门去研究,“壹号土猪”这四个字一般人多半会理解为“壹号”土猪,也就是“壹号”是商标,肉是土猪肉。借着近年来人们对土猪肉的追捧,“壹号土猪”打出了名气,打开了市场。在相关帖子中,有网友留言“这个肉确实比较好,也比较贵”。看起来,它的质量还是获得认可的。但对于“土猪”,消费者普遍理解为传统散养模式,事实是否如此,在这里被刻意模糊了。
“壹号土猪”的做法其实并非个例,食品行业的标签滥用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标榜“农家散养”的鸡蛋,实则是规模化笼养;部分产品宣称“零添加”,却使用替代性添加剂;许多“古法酿造”的酱油,实际是工业化生产。利用消费者的认知偏差进行模糊营销,短期内能吸引消费者,但长期来看,会损害品牌信誉,甚至引发行业信任危机。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一旦发现名不副实,品牌很可能面临口碑反噬。
以“壹号土猪”来说,如果土猪只是品牌名称,而非真实养殖方式的描述,那么企业有责任在宣传中明确说明,而非让消费者自行脑补。
真正的品牌价值,不在于玩文字游戏,而在于提供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一个产品如果希望长期赢得市场信任,就应当在营销透明度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非仅仅依赖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商标。
消费者要的是真实的品质,而不是被包装出来的概念。企业若只顾短期利益,滥用标签,最终只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而监管的完善和消费者的觉醒,将让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