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不占寸土 魂归自然

无锡百余位逝者与海同眠

  本报讯 (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 张嘉硕/摄)3月31日,轻风拂面,温度适宜。无锡百余位逝者的骨灰在亲人和鲜花的陪伴下,随着海浪飘向远方。这是无锡市举办的第十九次海葬,来自98户家庭的176位亲属,在上海海域深情送别逝去的亲人,践行“魂归自然、青山长存”的生命承诺。

  当天早晨5点,参与海葬活动的家属们就已陆续到达钱荣路183号候车。年过八旬的市民朱阿婆和家人来送别她的丈夫,她买了五六束鲜花,这些花束事先已仔细处理过,方便撒海。“他是复旦大学毕业的,一辈子从事微生物研究。”说起自己的老伴,朱阿婆满脸自豪。她和老伴都是上海崇明人,大学毕业后支援四川建设,后来来到无锡,两人均从江南大学退休。朱阿婆说,老伴一生喜欢灵山秀水,早早和家人约定不保存骨灰,撒到太湖里即可。朱阿婆说,她了解到并没有湖葬,但无锡每年都举行海葬,地点靠近上海海域,有种叶落归根、回到上海老家的感觉。于是,全家人一致同意了海葬这个不占用土地的决定。

  “父亲生前想海葬,以后母亲也会是同样的选择。”市民王先生说。他的父亲在三年前去世,骨灰一直寄存在殡仪馆,家人最终决定遵照他的遗嘱进行海葬。一位出生在江阴的姑娘从延安赶回来送别父亲,她的花束里有鲜红的玫瑰,也有雪白的百合。在她看来,父女之间的感情就如同这鲜花般热烈而又简单。在送别的人群中,有哥哥送别弟弟,也有父母送别孩子。

  在骨灰撒海的渡轮上,主办方举行了隆重而又简洁的仪式,大家一起默默追思亲人。自2005年至今,无锡已有1600多位逝者的骨灰被撒入大海,节约安葬费用约5000万元,减少土地占用5500余平方米。近年来,无锡通过提高生态葬补贴标准和相关举措,推动殡葬改革持续深化。目前,海葬预约排队名单已排至20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