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25年第一期“人大代表议事厅”聚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守住兜牢民生底线,围绕群众关心的“社会保险、女性生育、就业安全、养老政策”等话题开展议事解答,各项惠民举措共同织密民生“保障网”。
深化“数据找人”
破除参保“盲区”
今年,我市总参保人数预计将达到520万,“全民社保”的当下,仍有一些农民、自由职业者还没被纳入社保体系。“那么,如何进一步破除参保‘盲区’,让社保更精准地覆盖到每一个劳动者?”市人大代表卢勇其首先发出提问。
“我市将深化‘数据找人’工作机制,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精准识别未参保人员,主动提供参保服务,进一步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市委副秘书长、市人社局局长张映雪回答道。目前,无锡已建成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底,市区、江阴、宜兴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了305.37万、117.86万、94.17万,全市参保规模持续扩大。
农村和城镇非就业群体,如在社保缴费困难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这是人大代表周燕一直关心的问题。对此,市财政局二级调研员缪燕青表示,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共有五个档次,这类群体可自主缴纳,政府不仅给予困难群众缴费补贴,还鼓励“多缴多补”,对于1000元以上的缴费档次,给予最高350元的缴费补贴,以此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
“一键报案”
保障劳动者的伤保安全
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职业安全问题,也受到人大代表包一林的关注。市社保中心主任荣怡介绍,我市对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七个平台企业总体做到应保尽保,一旦发生事故,劳动者只需在平台上“一键报案”,由工作人员全程开展指导服务,完成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支付等事项。试点以来,全市已有3400多人次申领了职业伤害保障待遇。
周华宝代表认为,建筑工人安全不仅是行业的问题,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体现。对此,市住建局四级调研员祁林表示,近三年来,无锡市区平均每年新参保登记的工程建设项目超300余个,参保建筑工地务工人员接近4万人,目前,新开工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保持100%。
生育保险
为“宝妈”们保驾护航
生育保险在参保人数上相对较“小”,但这个“小险种”却正努力发挥“大作为”。面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无锡女职工生育保障的问题,市医保局副局长徐叶带来了医保生育支持政策“大礼包”。
“当前,辅助生殖和无痛分娩、无创基因检测已纳入医保,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费用由此前每人份1200元降低至560元,降幅超53%。生育保险产前检查保障额度提升至1500元,一次性生育营养费提高到2794元,同时扩大生育保障人群范围,将未婚生育女职工纳入生育待遇保障,切实为宝妈们减轻生育负担。”徐叶说。
随着女性群体灵活就业队伍日益壮大,我市还为保障女性灵活就业作出了一些创新措施。市妇联为育儿妇女设立了“妈妈岗”,鼓励用人单位为抚养12周岁以下儿童的女性提供时间相对灵活的工作岗位。今年3月,在专场招聘会上就有32名宝妈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021年以来,市妇联发挥“锡惠嫂”品牌,培训学员1286人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891人。
长护险等措施
让“养老”变“享老”
在无锡市梁溪区,陈老伯因脑梗导致右侧偏瘫,2020年7月经评估后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目前,护理记录显示,已经过54个月1137次上门服务。
当前,长护险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难题的重要举措,我市长护险参保对象也已覆盖了大范围内所有基本医保参保人。议事厅里,华路雄、强晓华等多位人大代表对养老保障的话题十分感兴趣,“家庭病房”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
“基层医疗机构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诊疗、检查、康复训练、健康指导等服务。”市卫健委副主任卢军英表示,“家庭病房”让患者在家“住院”,照样享受医保报销政策。家庭病床建床期间,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设起付标准,不计住院次数,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标准享受医保待遇。截至2024年底,我市已累计建立家庭病床2447张,累计服务中、重度失能患者2316人次,医保支付比例达95%。
(王佳)